原来的时空历史中,回到家乡的方腊因为不堪官吏压迫,以明教圣公之名揭竿起义,他的最大群众基础,便就是那时已经遍布两浙各地的明教教众。只是此前并不知道在起义前十几年的现在,方腊是否信奉明教,又在教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等等。
而此时方腊的回答显然让秦刚有了收获,原来他不仅是出身信奉明教的信徒世家,甚至还因家世传承已是教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本来秦刚一直未能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此时明教的教义及其具体情况并不清楚,眼下既然有了方腊这样一位现成的“小明使”倒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秦刚对于明教,虽然只有一些零星的知识,但是相对于此时的教外之人,他问方腊的几个问题,说的几个点,都显然非同常人,已令方腊又惊又喜,疑窦顿生。
秦刚却是突然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有一段明教教徒唱诵的光明颂歌,也不知是金庸这老头去挖掘找寻出来的、还是他自个编的,但是颂歌的歌词内容倒也算是契合明教教义。
秦刚稍稍回忆了一下,这歌词颇为顺口,并不难记: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随着秦刚的这段歌词缓缓颂出,一旁的方腊听了之后,顿觉如天雷击顶,浑身发颤。
全因明教此时不被官府认可,民间也有诸多诋毁中伤之人,普通的信徒,能够知道“黑暗是恶魔,光明是佛陀,信徒应事佛驱魔,迎接光明”就已经是相当高的认知了。
而此时秦刚口中所颂的这五句诗,虽然仅仅四十个字,但其用语精炼、通俗顺口,关键是这几句,竟然无比准确地总结提炼出了明教所崇尚的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八字要义,而且更具鼓舞性地刻画出了明教教徒大义为先、不拘小节、崇拜圣火的光辉形象。
当初方腊在飞鱼军中传播明教时,就曾利用众人都共同崇拜秦刚的特点,又根据秦刚无辜遭受朝廷打压、甚至下落不明的经历,宣扬秦刚就是明教中的光明之王,他的暂时失踪只是受到了黑暗之王的蒙蔽,号召众人与他一同信奉明教,共同去驱逐黑暗,迎回光明使者。
如果说,那时方腊对于秦刚是光明之王的宣传,只是因为有了一点内心的崇拜,更加夹杂了他希望借此传播教义的私心。那么,当听到秦刚所颂的这四十字光明之诗时,方腊的脑中已经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精神洗礼,整个人进入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