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是沿海水师飞鱼兵的特制战舰,船身虽然只算是中型,但是却会在船舱中专门保留有可安置战马的空间,这样便于飞鱼兵们随时上岸骑马进行突袭作战的特点,所以它也极其适合秦刚的出行所需。
船只开动后,秦刚在船头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侧舷身上刻有一些符号,而且上面还专门描了金漆,仔细一看,竟然是“卍”字的符号。
然后在另一侧舷身上的同样位置,也同样找到。
这个“卍”字符号以及相应相反写法的“卐”符号,都出自印度佛教,通常是被认作是太阳与火的象征,但并非只有佛教专用,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以及流入中原的摩尼教同样都会采用。至于千年之后在欧洲出现的那个臭名昭着的纳粹党党徽,只能说是设计巧合或雷同而已。
眼前的这个符号出现在了水师舰船上,秦刚的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船上的水手信佛教吗?不太像。那么,会不会是摩尼教?
秦刚便突然就想起了方腊原本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彩重墨的那段历史,虽然距离那件事情还有着不短的时间距离,但是会不会此时便开始有些关联呢?
于是,秦刚立即叫人把方腊请过来。
“主公,唤方腊有何事?”
“这个……”秦刚指着船舷处的金色符号直接问道,“摩尼教的东西怎么上了水师战舰?”
“主公也知道摩尼真佛?”方腊的眼睛突然一亮,又同时爽快地认道,“在下自祖上四代起,便一直信奉明教,家父曾是教内小明使,在下从交趾回来后的第二年,家父去世,受教内众兄弟的推举,便继任此职至今。”
原来,摩尼教作为回鹘国教,因为回鹘与大唐的密切关系而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但随着回鹘灭国,又被大唐封禁,最终只在浙闽等沿海地区的民间还有持续生存。
从辽东前往流求的路上,秦刚曾经仔细分析过如何与赵佶蔡京等人对抗的所有因素,鉴于手头资源与实力的欠缺,他也曾考虑过借用宗教的力量:
佛教过于成熟,道教也已经完全世俗,更不要说赵佶本人迷信道教,都快自称道君了。唐时的景教虽盛,但衰败更快,除了泉州一带便几无踪迹。然后在沿海各地港口传播的伊斯兰教影响虽大,但其信徒基本都是蕃人。此时唯一能够覆盖到大量、广泛的百姓及底层民众的,唯有被人称为“吃菜事魔教”的摩尼教,也就是此时方腊口中所称的明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刚自然知道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