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小人愿以贱躯甘为前锋开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俅来西北前也做过一点功课,知道这个高永年所说的岷州,比河州更南,说得好听是个州,而实际无论是从人口、赋税,都比不上内地一个县、甚至是一个乡,所以才会让高永年这样的蕃将去任知州兼兵马都监。
按理说,大宋一贯十分提防对蕃官蕃将,既担心他们的忠诚度,也忌惮他们背后的部族势力,所以基本不会授予蕃人以知州、都监这样的实职官位。甚至在同等或稍低官阶的情况下,明确汉官仍高于蕃官。
不过,高永年却不同于那些出身蕃部首领的世袭官员,他早早就离开了麟州部族,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与军功逐级晋升,才正式进入了汉官序列,而且还能利用他通晓蕃情的特长,为宋朝抚纳部族势力、征募蕃裔兵士。所以,传统的限制条件就不会用在他身上。
此刻的高俅也得出结论:高永年能做到知岷州的位置上,说明他的军功不低,而且一定善于打仗。但是如今在那么偏远的地方任职,这次还捞不到仗可打,则说明他并不受童贯与王厚的待见,这才想办法找机会来接近自己。他倒是初来西北,手头缺少可用的人,关键的时候提携一把,好过事后的各种拉拢。
所以,高俅认真地看了看眼前这位身强力壮、头发略卷的蕃将汉子,点点头道:“本官明日就将南下河州,这过去的路上,高将军一定十分熟悉。如果可以的话,本官就去向童大帅讨个人情,麻烦将军引个路如何?”
高俅这便就是接受了高永年的效忠,一下子让高永年激动得连连说好。
待回了席面,高俅便顺口问起了高永年此人。童贯本来就不喜这个蕃将,他的手下能用的武将多了去,也就乐得做个人情,正好让高俅把他从熙州带走。
王厚倒还热心推荐了一下:“高管军问的此人倒是正好,此前平定青唐时,高永年就是当时的蕃兵总前锋,沿途路线、地理人情都算得上熟悉。这次收复青唐之战,正好可以让他从岷州再调些蕃兵,帮管军在前面开道拔卡,的确用得上!”
次日一早,高俅便以战事要紧为由,直接就向童贯、王厚辞行南下。
而这次正好由高永年带的蕃兵一路护送,倒也省得熙州再另派他人。
河州那里的刘仲武自然也是提早知道了前来的高俅,为表示重视,已经提前派出了迎接的队伍,就在高俅一行离开熙州没多远的地方就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