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虎说:“你看,他们现在觉得锄头沉,等明年麦子长出来,就知道这锄头有多轻了。刀剑能守住粮仓,却长不出粮食。天下要稳,先得让百姓有饭吃,这就得靠锄头。”
赵虎点点头,拿起锄头也刨起来。他刨得不快,但很稳,一下一下,像在敲鼓。新兵们见统领都动手了,也跟着卖力干起来,荒坡上响起一片 “叮叮当当” 的镐声,倒像支特别的军乐。
开荒的消息传到镇上,有人笑话:“林大人的兵,是种地的兵。” 这话传到林缚耳朵里,他不光没生气,还让人把这话写在布告栏上,旁边加了句:“能种地的兵,才是好兵。”
没过几天,怪事发生了。周边的流民听说军屯在开荒,居然有二十多个主动跑来帮忙,不要工钱,只要管饭。为首的是个瞎了只眼的老汉,姓刘,据说以前是种庄稼的好手,因为战乱瞎了眼,才成了流民。
“林大人,” 刘老汉摸着地里的土,“这土是好土,就是石头多。要是能把石头捡出去,再施点肥,种麦子保准行。”
林缚眼睛一亮:“刘大爷,您要是肯留下指导,我给您记工分,年底能换粮食。”
刘老汉赶紧摆手:“不用不用,管饭就行。只要能让这地长出粮食,我就知足。”
有了老农户指导,开荒的进度快多了。刘老汉虽然瞎了眼,但凭着手感,能摸出哪块土能种,哪块得扔石头。王二柱跟着他学,居然也练出了本事,一锄头下去,能准确避开石头根。
“二柱啊,” 刘老汉摸着他的手,“你这手,是握刀的手,也是握锄头的手。握刀能杀人,握锄头能活人。活人,总比杀人强。”
王二柱心里一动,想起训练时沙盘上的 “战场”,突然觉得,这荒坡其实也是个战场,对手是石头和贫瘠,武器是锄头和汗水,赢了,就能长出粮食,就能活人。
东林党听说林缚让士兵种地,又开始在朝堂上吵。有个御史写了篇奏折,说 “林缚本末倒置,令士兵弃武从文(农),动摇国本”,还说 “如此下去,军不成军,国将不国”。
崇祯看着奏折,又批了三个字:朕知道了。但他让人给军屯送了批新锄头,还附了句话:“好好种,朕等着吃新麦。”
赵虎拿着皇帝的亲笔信,在新兵面前炫耀:“看见没?皇上都支持咱们种地!”
王二柱挠挠头:“皇上是不是也觉得,锄头比刀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