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虎娃推着喷雾器在玉米地喷施杀菌剂,药雾的喷射角度调整为向上 45 度,确保药液能覆盖果穗的各个部位,包括苞叶内侧。他的行走速度控制在每小时 1.5 公里,比喷施叶片时慢,保证果穗表面能形成均匀的药膜。光丝捕虫网掠过喷施后的果穗时,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这样的施药方式能让药剂附着率达到 80%,比常规喷施提高 25%。“这活儿得有耐心。” 他调整着喷头高度,“果穗藏在苞叶里,不仔细喷根本打不到,去年有块地没喷到位,病果率还是高。”
王婶在厨房给大家准备午饭,大锅里煮着玉米碴子粥,里面加了南瓜和红薯,都是试验田的收成。她给每个人盛了碗粥,粥里的玉米碴煮得软烂,散发着自然的香甜。“灌浆期耗体力,得多吃点杂粮。” 她往莱娅碗里多放了块红薯,“去年灌浆那阵子,大家天天吃白面,都吃腻了,换点杂粮换换口味。”
县农技站的技术员带着淀粉测定仪来到试验田,仪器从籽粒上取下 0.5 克样品,3 分钟后显示淀粉含量 37%:“按这个增长速度,成熟时能达到 72%,符合优质玉米标准。” 他拍了拍小顺子的肩膀,“你们这能量流管理法确实管用,去年同期的淀粉含量只有 32%,今年提高了 5 个百分点。” 他在记录本上建议:“后期适当控水,能提高淀粉含量 1-2 个百分点,去年有地块这么做,效果明显。”
刘二叔带着张家庄的村民来试验田学习灌浆期管理,他们的玉米籽粒千粒重只有 165 克,比试验田低 20 克,淀粉含量 31%。刘二叔剥开自家的果穗,籽粒顶端有些凹陷,明显灌浆不足,脸上的表情有些着急:“按莱娅说的追了肥,不知道为啥还是赶不上你们的,是不是浇水不够?” 他的手指在籽粒上轻轻按压,凹陷处的能量符号闪烁微弱。
莱娅用便携式检测仪分析了刘二叔带来的土壤样品,发现含水量只有 26%(低于最佳 30%),速效钾含量 85mg/kg(低于试验田的 110mg/kg)。她当场制定补救方案:立即浇水,每亩灌水量 40 立方米(使土壤湿度达到 32%);叶面喷施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两次,间隔 5 天。“水分不足会影响养分运输。” 她在刘二叔的笔记本上写下浇水时间,“就像人缺水喝不下饭,玉米缺水,肥料再好也吸收不了,去年有块地缺水,追肥等于白追。”
培训教室的夜课上,莱娅给学员们讲解灌浆期的水分管理,屏幕上展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