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和白菜长势喜人,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滚成银珠。这些蔬菜是用示范基地的堆肥种的,根系周围的土壤疏松得像海绵,拔萝卜时带出的土团轻轻一碰就散。她把菜放进厨房的水池,准备中午给学员们做萝卜炖白菜,菜汤里将加入少量绿肥分解后的土壤浸出液 —— 这是莱娅建议的 “能量调味剂”,能让蔬菜的鲜味物质增加 20%。
翡翠星云守护者的枝条在秋风中摇曳,落在观察沟里的叶片很快被微生物分解,叶脉的纹路在腐解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能量符号的形状。小顺子收集这些分解后的叶片残骸,拌进清水制成菌液,装在喷壶里对着松土区域喷洒,雾滴落在土壤上的密度呈现完美的点阵,每个点的间距刚好是微生物活动半径的 2 倍。“这是天然的菌剂引子。” 他数着喷壶的按压次数,每平方米 15 下,“去年没这法子,硬底层的绿肥到春耕还没烂透,今年有这菌液帮忙,肯定能按时腐熟。”
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里多了几个邻村的村民,其中张家庄的刘二叔特意带来了自家的土壤检测报告,报告上的有机质含量只有 1.8%,比李大爷的地还低。他蹲在试验田边,抓着绿肥地的土反复揉搓,又对比着自家带来的土样,眉头拧成了疙瘩。“俺那地咋就养不肥?” 他往土里啐了口唾沫,“年年上化肥,越上越板结,这绿肥真有那么神?”
小顺子从观察沟里取出不同深度的土样,排成一排放在刘二叔面前:表层 5 厘米是深褐色(腐殖质层),10 厘米是褐色(过渡层),15 厘米是黄褐色(底土层)。“您看这颜色变化。” 他指着土样里的蚯蚓粪便,“这是土地健康的信号,蚯蚓多说明土好,能松土还能造肥。去年俺这地也就两条蚯蚓,现在一平方米能找着七八条。”
莱娅的平板电脑显示,刘二叔带来的土样 pH 值 4.8(强酸性),速效磷含量只有 8mg/kg(严重缺乏)。她调出针对性改良方案:先每亩撒 100 公斤生石灰调节酸碱度,间隔 15 天后种箭筈豌豆,同时基施过磷酸钙 50 公斤。“酸性太强会杀死微生物。” 她把方案打印出来递给刘二叔,“就像人胃酸过多会生病,土地也一样,得先调理好体质才能长好庄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虎娃在示范基地的工具房里整理农具,给新来的学员准备实践课用的锄头和铲子,每件工具都经过打磨和消毒,木柄上缠着防滑布条,布条的缠绕方向遵循顺时针螺旋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人体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