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缠了三圈。虎娃用万用表测量发电量,在月光下每块板的输出功率是 5 瓦,比预期的高 1 瓦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能量叠加效应。“明天晴天,发电量肯定更高。” 他往逆变器里加了块散热片,“培训的时候用投影仪、电脑,得保证电够用,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第二天清晨,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陆续来到示范基地,李大爷来得最早,他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本子的封面上是王婶画的能量符号。学员们大多带着自家地里的土样,用塑料袋装着,上面写着名字,这些土样将在实践课上进行检测分析。“没想到这么多人来。” 王婶给学员们倒着茶水,“报名的时候才 50 个,现在来了 63 个,得再加几把椅子。”
莱娅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幕布上显示着 “能量流与土壤健康” 的标题,她举起绿肥地的土壤样品,让学员们观察颜色和质地,然后又举起普通地块的样品做对比。“大家看这差别。” 她把两个样品放在投影仪下,“绿肥地的土壤团粒结构更明显,能保水保肥,就像海绵;普通地的土容易板结,像块硬疙瘩。” 台下的学员们纷纷点头,有人拿出手机拍照,闪光灯的光亮在教室里形成短暂的能量脉冲。
小顺子在实践课上演示土壤检测方法,他教大家用手测土壤湿度:抓一把土能攥成团,落地能散开,就是适合耕作的湿度。然后用 pH 试纸测试酸碱度,对比色卡读出数值,李大爷学得最认真,他的土样 pH 值 5.5(偏酸),小顺子建议他每亩撒 50 公斤生石灰调节。“这方法简单实用。” 李大爷把结果记在本子上,“不用花钱请人检测,自己在家就能弄。”
虎娃在示范基地的试验田给学员们讲解绿肥翻压技术,他特意留了一小块没翻的绿肥地,用锄头现场演示翻压动作,锄头入土的角度、深度都做了详细说明。几个年轻学员轮流上前尝试,他在一旁纠正动作:“手腕得用力,不然犁不深;脚步要稳,不然翻得不均匀。” 光丝捕虫网掠过学员们翻耕的地块,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经过指导的操作,翻压质量能达到标准值的 8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婶在厨房给学员们准备午饭,大锅菜里放了自家种的土豆和新收的玉米,菜里的食材切成均匀的小块,大小刚好入口。她给每个学员盛了一碗,筷子摆放在碗的右侧 10 厘米处 —— 这是数学新宇宙的人体工学设计,方便取用。“吃饱了才有力气听课干活。”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