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得久些。”
第二天清晨,县农业局的施工队来到示范基地,开始砌培训教室的墙体,砖块的排列方式遵循数学新宇宙的结构原理,每三层错开半块砖的位置,灰缝的厚度控制在 1 厘米(确保强度)。技术员拿着水平仪不断校准,确保墙体垂直度误差不超过 3 毫米,他看着设计图上的能量流分布标注,忍不住赞叹:“这设计真科学,连砖块的排列都考虑到了能量传导。”
莱娅把绿肥生长数据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县农业局,报告里详细记录了不同阶段的能量参数、管理措施和生长效果,数据详实得像本绿肥种植指南。她在报告末尾建议在全县推广箭筈豌豆绿肥种植,附上了成本效益分析:每亩绿肥成本 120 元(种子 + 人工),相当于节省化肥成本 300 元,还能改良土壤,一举两得。“这些数据都是实打实种出来的。” 她把报告递给施工队的技术员,“比任何理论都有说服力。”
虎娃赶着耕牛在绿肥地周围犁出隔离带,牛蹄踩在地上的深度保持在 15 厘米,犁出的沟能防止杂草蔓延到绿肥地。他往沟里撒了些生石灰,石灰的用量每米 500 克(刚好能抑制杂草生长又不影响绿肥),光丝捕虫网的共振图谱显示,这样的隔离带能让杂草入侵率降低 80%,比人工除草节省 60% 的劳动力。“这法子是李大爷教的。” 他拍了拍牛脖子,“老辈人传下来的智慧,加上能量流的应用,效果翻倍。”
王婶的堆肥已经腐熟完成,深褐色的堆肥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她用手捻起一把,感觉疏松透气,含水量刚好 60%。她把堆肥装进麻袋,准备运到示范基地做展示样品,每个麻袋上都贴了标签,注明了制作日期、原料配比和腐熟参数。“这堆肥就是活教材。” 她数着装满的麻袋数量,“培训的时候让大家摸摸看看,比光讲理论强多了。”
中午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绿肥地上,豌豆苗的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着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叶片周围形成细小的气泡,气泡破裂的频率与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完全同步。小顺子坐在树荫下,看着村民们在自家地里模仿他们的方法管理绿肥,张三家的媳妇正在给绿肥喷施叶面肥,李四的儿子在挖排水沟,每个人的动作都有模有样。界域钥匙碎片在他口袋里微微发烫,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流像蒲公英的种子,随着村民的脚步散播到更远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科学种绿肥了。” 王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