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饭篮走过来,篮子里的馒头还冒着热气,“刚才赵大爷还来问我,他的绿肥长得慢是不是缺肥,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绿肥的生长预测模型显示,再过 40 天就能翻压了,届时的生物量能达到每亩 2000 公斤,含氮量 5%,相当于给土壤施了 100 公斤尿素。“翻压时间很关键。” 她指着模型上的最佳翻压期,“过早翻压生物量不够,过晚翻压纤维木质化,分解慢,肥效差,去年就因为翻压晚了,效果打了折扣。”
虎娃在检查绿肥的固氮情况,他拔出几株豌豆苗,根部的根瘤像细小的珍珠,数量多的有 20 个,少的也有 10 个,根瘤的大小均匀,呈粉红色(活性高的表现)。他把根瘤捏碎,里面的汁液在阳光下呈现出淡淡的紫色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能量印记,说明固氮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李大爷说根瘤越多越红,固氮效果越好。” 他把幼苗重新栽好,“今年这根瘤数量,比去年多了三成。”
傍晚的试验田笼罩在金色的余晖里,绿肥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向土地致意。小顺子站在田埂上,看着示范基地的墙体一点点升高,培训教室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能量接收器的蓝光与夕阳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形成奇妙的能量场。界域钥匙碎片在他手心微微震动,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流在绿肥地和示范基地之间循环流动,像在编织新的希望。
“示范基地再有一个月就能完工了。” 王婶提着空篮子走过来,“到时候就能开班培训,让更多人学会这好法子。”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培训课程表已经制定完成,包括理论课、实践课、案例分析等模块,每个模块都安排了对应的能量流应用演示。“第一期培训招了 50 个学员。” 她指着课程表上的实践课,“安排在绿肥翻压的时候,让大家亲手操作,印象更深刻。”
虎娃在打磨翻压绿肥用的犁,犁铧的刃口被磨得锋利无比,能轻松切断绿肥的根系,他往犁轴里滴了滴机油,转动时的声音变得顺滑,光丝捕虫网显示,经过校准的犁具能让绿肥翻压深度保持在 15 厘米(最佳深度),比普通犁具提高效率 25%。“翻压是关键一步。” 他用抹布擦去犁上的锈迹,“深度不够,绿肥在地表腐烂快,肥效短;太深了,分解慢,赶不上明年春耕。”
夜幕降临时,谷仓的灯光照亮了门前的小路,施工队的卡车还在往示范基地运送建材,车灯的光柱在黑暗中划出明亮的线条,线条的角度与数学新宇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