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看着贪婪吸水的幼苗,“省得我们浇水了,还能把空气中的氮带下来,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莱娅的系统显示土壤湿度已经达到 25%(最佳值 20-28%),她关闭了自动灌溉系统,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烂根。屏幕上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三天还有小雨,她在系统里设置了湿度上限警报,一旦超过 28% 就提醒排水。“水多了也不是好事。” 她往平板电脑里输入新的参数,“去年就是雨水太多没及时排,绿肥烂了不少,今年得在田埂挖条浅沟,方便排水。”
虎娃拿着锄头在田埂上挖排水沟,沟深 10 厘米,宽 15 厘米,坡度 0.5%(确保水流顺畅),沟底的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2 厘米。他把挖出的土堆在沟边,形成小小的土埂,既能挡水又能防止沟壁坍塌。光丝捕虫网掠过排水沟时,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这样的排水系统能让多余的雨水在 4 小时内排完,比自然渗透快 6 倍。“这沟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候能救命。” 他用脚把沟底踩实,“去年没挖沟,积水泡了两天,绿肥死了一片。”
深夜的谷仓里,小顺子在整理绿肥生长记录,笔记本上的表格详细记录了每天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每个数据后面都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参数。他把界域钥匙碎片放在表格上,碎片投射出的能量图谱与记录的数据完美重合,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节点像星星般分布在图谱上,每个节点都对应着绿肥的一个生长阶段。“这些数据能帮我们优化明年的绿肥管理方案。” 他往表格里夹了片绿肥叶片做标本,“哪个阶段需要多少水、多少肥,一目了然。”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示范基地的供电系统设计图已经完成,线路的走向沿着能量流分布,每个插座的位置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培训设备能获得稳定的能量供应。“采用太阳能和电网互补的方式。” 她指着图上的太阳能板位置,“板面对准正南方向,倾角 40 度(当地最佳角度),发电量能满足基地 30% 的用电需求,既节能又环保。”
王婶在灯下缝制培训用的教材封面,布料是用旧化肥袋改的,上面用红漆画着简化的能量符号,针脚的密度每平方厘米 10 针,既结实又美观。她把缝好的封面摞起来,最上面的几本已经装订好了内页,内页的内容是莱娅整理的能量流应用手册,图文并茂,连不识字的老人也能看明白。“这些教材得耐用点。” 她往封面里加了层硬纸板,“培训的时候人多,容易弄坏,结实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