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仓旁的空地上,几个村民围着技术员学习制作堆肥,李大爷蹲在堆肥堆前,手里拿着温度计,正往堆中心插。温度计的读数显示 57℃,刚好在最佳腐熟温度范围内,他脸上的皱纹笑成了堆肥的纹路。“原来堆肥还得看温度。” 他挠了挠头,“去年随便堆了堆,结果烂得臭烘烘的,一点用没有。” 小顺子在一旁示范翻堆的手法,锄头翻动的角度 30 度,既能让物料混合均匀又不破坏内部结构,翻堆的频率保持每 7 天一次,与莱娅系统的提醒同步。
莱娅的平板电脑连接着示范基地的施工进度表,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显示,培训教室的地基已经打好,钢筋的间距严格按照能量流分布设计,每根钢筋的长度都是精确到厘米的质数 —— 这是数学新宇宙的结构优化方案,能增强建筑的稳定性。“下周三开始砌墙。” 她指着模型上的窗户位置,“窗户朝向正南偏东 15 度,冬天能多进光,夏天又不会太晒,符合能量利用的最佳角度。”
虎娃在给绿肥地的灌溉系统加装过滤器,滤网的孔径精确到 0.2 毫米,能过滤掉水中的泥沙和杂质,防止堵塞滴灌带的出水孔。他把过滤器安装在主水管上,接口处用生料带缠了 5 圈(确保密封),光丝捕虫网的共振图谱显示,加装过滤器后,滴灌带的出水均匀度提高了 30%,比去年减少了 80% 的堵塞情况。“这水管就像人的血管,得保持通畅。” 他打开阀门试水,看着水流均匀地从滴孔渗出,“去年堵得厉害,修水管耽误了不少功夫,今年提前做好准备。”
王婶在谷仓里晾晒绿肥种子,今年收获的箭筈豌豆种子饱满圆润,每百粒重量达到 25 克(达标),种皮上的能量纹路在阳光下像细密的密码。她把种子摊在竹匾里,厚度控制在 3 厘米(便于均匀晾晒),每天翻动三次,翻动的方向遵循顺时针螺旋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能量循环方向,能让种子干燥得更均匀。“这些是明年的绿肥种子。” 她用筛子筛掉杂质,“留种的得单独保管,比商品种贵三成呢,可不能混了。”
傍晚的天空飘起了细雨,雨丝的密度均匀得像数学公式,落在绿肥叶片上的雨滴形成晶莹的水珠,水珠滚动时带走叶片上的尘土,露出下面的绒毛 —— 这些绒毛能吸附空气中的氮元素,是天然的 “氮肥收集器”。小顺子站在雨里,感受着雨水带来的清凉,界域钥匙碎片在他口袋里微微震动,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流与雨水融合,渗透到土壤深处,激活了更多的微生物。“这场雨下得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