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延长储存时间 15 天以上。“这是天然的保鲜剂。” 他看着土豆表皮的水珠慢慢凝固,“去年没喷这个,土豆放了半个月就发芽了,今年有这能量粉末帮忙,能卖到秋收后。”
谷仓前的空地上,小顺子和虎娃正在搭建临时分拣台,台面用平整的木板拼接而成,木板的缝隙用玉米秸秆填充,秸秆的排列方向与数学新宇宙的坐标线完全一致。分拣台的高度 80 厘米(符合人体工学),分为三个区域:商品薯区、种薯区、加工薯区,每个区域的边缘都画着不同的能量符号。“这样分拣效率高。” 小顺子用水平仪校准台面,“去年直接在地上分拣,土豆沾了不少土,还容易碰伤,今年这台子能省不少事。”
莱娅的系统连接着便携式检测设备,她正在对刚收获的土豆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平板电脑上:维生素 C 含量 21.7 毫克 / 100 克,蛋白质含量 2.3%,膳食纤维 1.8 克 / 100 克,各项指标都优于普通土豆。她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贴在分拣台的显眼位置,路过的村民看到后都啧啧称奇。“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好处。” 她给村民讲解检测数据的意义,“能量流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这才是咱们追求的目标。”
虎娃驾驶着借来的小型收获机在后面作业,机器的挖掘铲经过能量符号校准,入土角度 30 度,前进速度每小时 2.5 公里,分离筛的振动频率与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同步。收获机驶过的田垄上,土豆与泥土自动分离,通过传送带落入收集箱,破损率比人工挖掘还低 1.2%。他时不时从驾驶室探出头查看,发现有漏挖的土豆就停下机器,用手捡起来扔进收集箱。“这机器省劲是省劲,但不如人工灵活。” 他调整着分离筛的间隙,“能量符号虽然能校准参数,但总有个别调皮的土豆藏在土里不出来,还得人工补漏。”
王婶在分拣台旁给土豆分级,她用特制的圆孔筛进行筛选,筛孔直径分别为 8 厘米、6 厘米和 4 厘米,对应着不同的收购等级。通过 8 厘米筛孔的土豆装进印有能量符号的网袋,每袋重量控制在 25 公斤(标准包装),袋口用麻绳扎成 “能量锁” 结,能保持通风又防止掉落。“分级销售能多赚不少钱。” 她数着装满的网袋数量,“去年混装卖每斤 1.2 元,今年分级后大的能卖到 1.8 元,小的做种薯也能卖个好价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傍晚的试验田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