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后的田野裸露着金色的麦茬,在七月的阳光下蒸腾着泥土的气息。王轱辘的轮椅碾过田埂松软的泥土,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他的左腿在阴雨天依旧会隐隐作痛,但比起三十年前刚受伤时已经好了许多。轮椅是梨叶从省城买来的新款,轻便灵活,后背上绣着一株麦穗图案,那是合作社的徽记。
青山村的清晨总是从鸡鸣开始。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袅袅升起,空气中飘荡着柴火饭的香气。王轱辘沿着村道慢慢前行,不时有早起的村民向他打招呼。
"王叔,这么早就下地啊?"赵家老二扛着锄头迎面走来,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他刚从自家菜园回来,篮子里装着沾着露水的黄瓜和西红柿。
王轱辘点点头:"去看看麦茬地。菌生说今天要开始翻耕。"
"您老别太操劳,有年轻人呢。"赵老二把一根嫩黄瓜塞进王轱辘轮椅侧兜里,"尝尝,刚摘的。"
转过合作社新建的智能温室,大片麦茬地展现在眼前。几台大型旋耕机已经在地头待命,菌生正和几个技术员检查设备。小伙子穿着合作社统一的工作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一片。
"爸,您来了。"菌生看到王轱辘,快步走过来蹲下身,与轮椅上的老人平视,"今天先翻东边这五十亩,下午播种大豆。"
王轱辘伸手拍了拍女婿结实的肩膀:"按计划来就好。土壤墒情怎么样?"
"比去年好,智能监测系统显示含水量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菌生指向地头立着的白色传感器,"梨叶昨晚还在分析数据,说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提起女儿,王轱辘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远处的山坡。那里有两座并排的墓碑,周围种着李青生前最爱的矢车菊,蓝盈盈的一片。三个月过去了,思念并未随着时间消退,反而像陈酿一样愈发醇厚。
"爸,中午我回去吃饭。"菌生似乎察觉到老人的情绪,轻声说道,"梨叶说要做您爱吃的酸菜鱼。"
王轱辘收回目光,嘴角微微上扬:"好,我再去养殖区转转。"
养殖区在合作社西侧,现代化的圈舍整齐排列。这里养着三百多头青山黑猪,是合作社的另一个支柱产业。王轱辘刚靠近,就听见王青山清脆的笑声从里面传来。
"爷爷!快来看!"七岁的小家伙从猪舍跑出来,脸上沾着一点饲料粉末,"小花猪生宝宝啦!十一只呢!"
王轱辘让孙子推着轮椅进入猪舍。Emily正在记录母猪的生产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