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见公公来了,放下平板电脑走过来:"爸,凌晨三点开始的,一切顺利。"
猪栏里,一头黑白相间的母猪侧躺着,十一只粉嫩的小猪正挤在一起吃奶。王轱辘记得这头母猪是李青生前最后选育的一批种猪,性格温顺,产仔率高。
"奶奶起的名字真合适。"王青山趴在栏杆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猪,"小花真的生了好多小花。"
王轱辘心头一热。李青给每头种猪都起了名字,说这样饲养员才会真正关心它们。如今这个习惯被保留下来,成了合作社的传统。
"你妹妹呢?"王轱辘问孙子。
"在家帮太姥姥包饺子呢!"王青山骄傲地挺起胸,"思远会擀皮儿了,虽然有点厚。"
离开养殖区,王轱辘让孙子推他去试验田。试验田在合作社最东边,用白色栅栏围着,里面划分成几十个小区,种植着不同品种的麦子。
梨叶正蹲在地里记录数据,栗色头发扎成马尾,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那模样让王轱辘恍惚看到了年轻时的李青。
"爸!"梨叶看到他们,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第三批杂交种表现不错,抗倒伏性比上一代强多了。"
王轱辘接过女儿递来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观察记录。李青的育种笔记被梨叶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分类整理,边角已经有些卷曲,显然经常被翻阅。
"你妈要是看到,一定很高兴。"王轱辘轻声说。
梨叶眼眶微红,但很快露出笑容:"下午省农科院的专家要来,他们对我们在盐碱地试种的'青山麦二号'很感兴趣。"
"你接待就好,我这老头子就不凑热闹了。"王轱辘摆摆手,"中午菌生回家吃饭,你记得早点回来。"
回家的路上,王轱辘让孙子推他去村里的小卖部。小卖部早已不是当年经营时的模样,宽敞明亮的店面里商品琳琅满目,还配备了自助收银机。但柜台后面坐着的依然是赵婶,只不过当年精干的妇女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王大哥,来点什么?"赵婶笑眯眯地问,"新到了一批黄桃罐头,可甜了。"
"来两罐吧,岳母爱吃。"王轱辘指着货架,"再拿一包芝麻糖,孩子们喜欢。"
赵婶一边取货一边说:"听说合作社要招新人了?我家老三大学毕业了,学的就是农业,您看..."
"让娃直接去找梨叶。"王轱辘爽快地说,"现在合作社的事都是年轻人做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