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储粮仓。
马克和同学们坐在副驾驶位,小脸贴在玻璃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神奇的转变。
"含水量百分之十三点七,千粒重四十二克。"驾驶室里的技术员报出实时数据,"超出预期标准!"
欢呼声在田间炸响。李青接过第一捧新麦,饱满的麦粒从指缝间滑落,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转头看向王轱辘,发现老人的眼眶微微发红,正用粗糙的手掌偷偷抹去眼角的湿润。
收割工作持续到正午。智能农机的高效远超预期,不到半天工夫,试验田已经收割过半。
李青站在田埂上查看数据板,各项指标都在预期之上。最令人惊喜的是秸秆还田系统运行完美,粉碎的麦秆均匀铺洒在田间,将成为下一季作物最好的肥料。
"李社长!"菌生气喘吁吁地跑来,"西藏基地的视频连线接通了,他们想实时观摩收割过程。"
大屏幕上,西藏基地的技术员们围坐在会议室里,身后是皑皑雪山。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冰雹,但新型防护涂层保护下的温室毫发无损。
小陈激动地指着屏幕:"李社长,我们这边的高原麦种也抽穗了!虽然比平原晚半个月,但长势良好!"
正说着,梨叶的视频窗口也弹了出来。她正在省农科院主持会议,背景里坐满了专家学者。"妈!我刚收到数据,新品种的抗旱性测试结果出来了,比普通小麦节水百分之四十!"她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发颤,"农业部已经将其列入明年重点推广项目!"
李青还没来得及回应,又一个视频请求接入。这次是澳洲牧场的梨生,他抱着王青山,Emily搂着王思远,两个小家伙穿着印有"青山村合作社"字样的迷你工作服,正冲着屏幕咿咿呀呀地挥手。
"爸!妈!"梨生提高声音压过机械轰鸣,"牧场这边的小麦也快熟了,比往年提前了整整两周!"
王轱辘的轮椅被推到镜头前,他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新麦:"小子,看看老家收成!等你们回来,爷爷给你们做新麦馒头!"
欢笑声中,李青注意到沈雅琴和李建国推着小车来到田头。车上放着几个大保温桶和成摞的碗筷。老两口一早就起来熬制绿豆汤,给忙碌的收割队伍解暑。
"都歇会儿,喝口汤再干!"沈雅琴的声音依然清亮,金丝眼镜链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
李建国则神秘兮兮地拉着几个技术员走到一旁,展示他的新发明——一个便携式谷物检测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