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的衬衫,腕上的幸运绳换成了精致的金属手链,是梨叶从澳洲寄回来的。
梨叶的影像出现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她正在省城参加农业科技论坛。"好消息!"影像中的少女兴奋地说,"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有二十多个省份来洽谈合作!"
掌声中,李青注意到沈雅琴悄悄抹了抹眼角。二十年前那个躲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会议结束后,李青独自走向试验田。春风拂过新绿的麦苗,掀起层层波浪。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国际学校的学生正在上户外实践课。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有些父母就在合作社工作,有些是慕名而来的留学生。
"李社长!"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金发扎成两个小辫子,用生硬的中文说,"我的向日葵发芽了!"
李青蹲下身,看着小女孩手中的花盆里那株嫩绿的幼苗:"很棒,记得每天记录生长情况。"
女孩兴奋地点头:"我要把数据发给澳洲的笔友,他们那儿现在是秋天!"
站起身时,李青看见王轱辘的轮椅停在田埂上,正和几位老农讨论着什么。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像是撒了一层银粉。他的左腿伸直搁在踏板上,那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如今已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午餐时间,合作社食堂热闹非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排队打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欢声笑语。李青端着餐盘坐到沈雅琴对面,发现母亲正在看梨生的视频。
"Emily住院了,可能要提前生产。"沈雅琴把平板转向李青,"双胞胎果然不省心。"
画面里,梨生穿着无菌服站在病床旁,Emily笑着比了个胜利手势。背景音里能听到监测仪器规律的"滴滴"声。
"让他们随时联系。"李青夹了一筷子清炒时蔬,"对了,爸呢?"
沈雅琴指了指窗外:"在实验室捣鼓他的新发明,说是要给重孙子一个惊喜。"
实验室里,李建国正对着一台微型设备皱眉。那是一套缩小版的智能温室系统,只有书桌大小,却包含了所有的核心功能。
"外公,这个传感器位置不对。"菌生调试着电路,手指灵活得像在弹钢琴,"要再往左偏五度。"
李建国推了推老花镜:"你小子眼睛真毒。"他小心地移动元件,"这可是我给重孙子准备的生日礼物,得做到完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