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梨生哥说等孩子满月就带回来。"菌生接好最后一条线路,"到时候合作社肯定要热闹了。"
下午的巡视途中,李青遇到了七叔公的老邻居张婶。老人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野菜。
"李社长,尝尝这个。"张婶递过一把嫩绿的荠菜,"七叔公生前最爱吃这个馅的饺子。"
李青接过野菜,指尖沾上泥土的芬芳:"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硬朗着呢!"张婶拍拍胸脯,"七叔公走前交代我盯着他的试验田,我可不能偷懒。"
路过七叔公生前打理的试验田时,李青停下脚步。地里新一茬的麦苗长得格外好,绿油油的一片。田埂上立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七叔公的抗旱小麦——第三代"。
傍晚时分,合作社的广播响起轻柔的音乐,这是下班的信号。但很多人依然在岗位上忙碌,春季生产不容半点松懈。李青检查完最后一个温室,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黑了。
推开门,她意外地发现王轱辘坐在她的办公椅上,面前摊开着几本发黄的笔记本。
"七叔公的研究笔记。"王轱辘抬头,眼睛在台灯下闪着光,"我发现他早就提出了智能灌溉的雏形,只是那时候没技术条件实现。"
李青凑近看那些泛黄的纸页,上面是七叔公工整的字迹,画着简易的灌溉系统草图,标注着"感应器自动阀"等字样,日期是十五年前。
"我们以为自己在创新,其实只是实现了老人的梦想。"王轱辘轻轻抚过纸页,声音有些沙哑。
李青打开抽屉,取出一叠文件:"看看这个,梨生发来的澳洲牧场最新数据。我们的系统在那里节水效果比预期还好。"
两人头挨着头研究那些图表,就像二十年前一起研究第一个温室的设计图。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他们的白发镀上一层银边。
突然,李青的手机疯狂震动起来。视频通话请求来自梨生,时间显示澳洲已是深夜。她的心猛地一紧,迅速接通。
"妈!"梨生的脸挤满屏幕,背景是医院的墙壁,"Emily生了!是两个男孩!"
镜头转动,病床上的Emily疲惫而幸福地笑着,怀里抱着两个襁褓。婴儿的哭声透过扬声器传来,清脆有力。
"七叔公起的名字还记得吗?"王轱辘挤进画面,声音激动得发颤。
梨生点点头:"老大叫王青山,老二叫王思远。"他调整镜头,让父母看清孙子的脸,"青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