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笼罩着青山村的田野,李青站在合作社办公楼顶层的观景台上,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
远处,一排排智能温室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光泽,自动喷灌系统正在给新播种的试验田浇水,水雾在朝阳下形成一道道微型彩虹。
今天是梨生带着双胞胎回国的日子。李青看了眼手表,距离飞机降落还有六个小时。
她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两个银质长命锁——那是她和王轱辘特意找镇上老银匠打的,一个刻着"青山",一个刻着"思远"。
"李社长,早会要开始了。"助理小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春季正是农忙时节,合作社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协调运作。李青翻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调出今日的工作清单。
"先说一下今天的重点。"她的声音清晰有力,"第一,菌生负责的新品种杂交试验今天进入关键期;第二,三个试点村的智能系统升级必须在本周完成;第三......"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王轱辘摇着电动轮椅进来,腿上放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他冲李青点点头,安静地停在角落。自从左腿关节炎加重后,他主动退出了日常管理,只担任技术顾问的角色。
"第三,"李青继续道,"国际农业考察团今天下午到访,各部门做好接待准备。"
散会后,王轱辘摇到李青身边,打开那个木盒:"给孙子的礼物做好了。"
盒子里是两个精巧的温室模型,只有巴掌大小,却五脏俱全。透过微型玻璃顶,能看到里面的传感器、灌溉系统甚至还有几株肉眼几乎看不清的"作物"。
"你爸帮忙设计的电路,菌生做的编程。"王轱辘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按下这个按钮......"
模型内部突然亮起柔和的灯光,微型喷头开始旋转,人造阳光系统缓缓启动。更神奇的是,一个小小的显示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温度23.5℃,湿度60%,光照强度2000lux......
"这......"李青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王轱辘得意地笑了:"等他们长大了,就用这个学农业知识。"
窗外传来孩子们的喧闹声,国际学校的校车正停在合作社门口。不同肤色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下车,在老师带领下走向试验田。自从青山村成为国际农业示范基地后,这里就成了各地学生实践的热门地点。
"时间过得真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