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虽满心忧虑,然自身如今遭冷落,诸多谋划皆施展不开,只得强打起精神宽慰朱允炆。
她轻抚朱允炆后背,语调柔和却透着无奈:“允炆,世间事多有变数,一时得失不足为惧。你才华出众,品行端正,皇祖父终有一日会看到你的好。当下你只需潜心向学,莫要被这一时之事扰乱心境。只要你坚持不懈,未来之路必定宽广。”
吕氏眼中满是对儿子的期许,可心中的无奈却如影随形。
吕氏眸光一闪,似又寻得一丝希望,忙道:“允炆,你且细想。如今儒家士林遭你皇祖父打压,看似危机,实则是你的一个契机。
你一向尊崇儒家,若能在此时,以恰当之举,为儒家正名,向皇祖父展示儒家于治国理政的真正效用,既能彰显你的才德,又能得儒家士林之心。
如此一来,皇祖父定会对你刮目相看,你也可借此树立威望,往后之路便好走许多。”
朱允炆面露犹豫之色,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母亲,话虽如此,可皇祖父已然对孔家动手,与儒林之间的嫌隙怕是难以弥合。
儿子若此时贸然结交儒林,那岂不是公然打皇祖父的脸?
万一皇祖父怪罪下来,孙儿非但讨不到好,反而可能惹上大祸,这可如何是好?”
他来回踱步,神色焦急,不知如何抉择。
吕氏握住朱允炆的手,目光笃定道:“儿啊,儒家传承千载,底蕴深厚,哪能如此轻易倒下。
你皇祖父虽一时打压,却也难改其根基。
你只需耐心等待,时局总会有变。
待儒家复起之时,你作为一直支持他们之人,定能收获拥戴,到时皇祖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切不可因一时之惧,错失这大好机缘。”
朱允炆听吕氏这般言说,心中一动,仔细思忖后,缓缓点头道:“母亲所言,似有几分道理。你瞧那翰林学士们,如今不也安然无事?
如此看来,皇祖父或许只是一时动怒,未必真要将儒林彻底打压到底。
待风头稍缓,儿臣寻个恰当的时机,再与儒林有所往来,想来也不迟。”
说罢,神色间多了几分豁然,先前的愁绪也稍减几分。
自那之后一段时日,朱雄英并未现身大本堂。
与之相反,朱允炆对翰林学士们礼敬有加,常虚心求教,礼遇备至。
他这般举动,引得翰林学士们纷纷称赞,皆道朱允炆谦逊好学、礼贤下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