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不会褪色的誓言。
七、归乡老兵:带着伤痕的传承
1950年春,成都青石桥的巷子里,开了家"老兵茶馆"。老板是个独臂老兵,叫张铁山,就是那个在石碑前摆花生的泸州人。茶馆的木牌上刻着两行字:"喝杯家乡茶,聊聊烽火事"。
张铁山的茶馆里,总坐着些归乡的老兵。有的缺了腿,拄着木杖;有的没了眼,靠听声辨人;还有的记不清往事,只知道自己是四川人。他们喝着盖碗茶,摆着当年的仗,声音里带着骄傲,也带着叹息。
"俺们在滕县,用大刀砍坦克!"一个独眼老兵拍着桌子,茶碗震得叮当响。旁边的聋子老兵听不见,却跟着点头,比划着刺杀的动作。张铁山给他们添茶,说"慢点说,当年的事,得让年轻人知道"。
有个叫罗二娃的老兵,就是那个抱着骨灰坛归乡的重庆人,每天都来茶馆,把两个坛子摆在桌上,像伺候活人一样给它们倒茶。"王大哥爱喝沱茶,李二哥爱喝花茶,"他对着坛子说,"今天的茶新沏的,你们尝尝。"
附近的孩子们总爱来茶馆,围着老兵们听故事。张铁山就给孩子们讲"平安结"的来历,讲"盐菜罐"的故事,讲"血家书"里的牵挂。有个孩子问:"爷爷,你们怕吗?"老兵们都笑了,张铁山说:"怕,但想起家乡的娘,就不怕了。"
茶馆的墙上,挂着幅泛黄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川军战斗过的地方:忻口、滕县、常德、长沙......每个圈旁边,都贴着张照片,有的是将士们的合影,有的是牺牲通知书,有的是百姓送的锦旗。
有天,一个上海来的老太太找到茶馆,手里拿着块蜀锦帕,上面绣着"陈满仓"三个字。"我是当年照顾伤员的护士,"老太太抹着眼泪,"满仓兄弟牺牲前,让我把这帕子带回郫县,说他娘等着。"张铁山赶紧找来郫县的老乡,辗转把锦帕送到了周桂芳手里——那时老人已经八十多了,摸着帕子上的名字,突然笑了:"三娃,你回来了......"
1970年,张铁山的茶馆拆了,改成了居民楼。但老兵们还是习惯在楼前的老槐树下聚,带着茶缸,摆着小马扎,继续讲那些烽火故事。有个年轻人把他们的话记下来,写成了书,书名叫《草鞋上的山河》,扉页上印着那句:"锦江的水,永远记着他们的脚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后代寻踪:走着先辈的足迹
1985年秋,湖南常德的一座山岗上,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