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手投梭子,突然对着胡素芬的孙女深深鞠躬:“原来我们的手艺,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亲人。”后来,两家作坊合作推出了“锦樱”系列,蜀锦的牡丹与和服的紫藤在面料上共生,成了中日民间交流的信物。
在法国巴黎,荣昌陶与红酒的相遇同样动人。一位波尔多酒庄的庄主,偶然在展览上看到荣昌的“龙纹陶瓶”,被那釉色里的“火焰温度”吸引——陶瓶的红斑像极了红酒的挂杯,粗粝的陶壁能让酒液更好地呼吸。他当即订了一批陶瓶,用来盛放酒庄最顶级的红酒,瓶身上刻着中法双语的“时光”二字。当法国品酒师第一次用荣昌陶杯喝酒时,惊讶地发现“陶土的矿物质让红酒多了一丝烟熏味,像四川的腊肉香,奇妙又和谐”。
酒庄的酒标上,印着荣昌龙窑的照片,配文写着“来自中国四川的陶,与波尔多的葡萄共舞”。有位四川游客在酒庄看到这陶瓶,突然红了眼眶,给家人发消息:“没想到在法国的酒庄里,能看见老家的陶土,就像看见亲人一样。”后来,荣昌的陶艺师们专门设计了“红酒醒酒器”,陶嘴的弧度参考了嘉陵江的弯道,“让红酒像江水一样慢慢醒透”,成了欧洲市场的抢手货。
在泰国清迈,青神竹编与佛教文化的碰撞,生出别样的禅意。当地的寺庙住持,偶然得到一只青神竹编的“莲花灯”,竹丝编就的花瓣层层叠叠,烛光透过缝隙洒在地上,像落了一地星辰。他特意邀请青神的竹编师傅来寺庙,一起设计竹制的佛经架、禅修垫,竹篾的纹路里融入了佛教的“卍”字符号。“竹子是空的,象征着放下执念;竹篾是韧的,代表着坚守本心,”住持说,“这和四川匠人的精神,是相通的。”
现在,清迈的夜市上,常能看到青神竹编的影子:竹编的佛牌挂坠,竹丝缠绕的檀香盒,甚至还有竹编的大象玩偶,竹篾的纹路里藏着四川的“竹编密码”。有位在清迈教书的四川姑娘,每次看到这些竹器,都要给摊主讲青神的竹林:“我们那里的竹子,能长到十几米高,像在跟天空打招呼。”摊主笑着回应:“就像这些竹编,能从四川来泰国,也是在跟世界打招呼呀。”
这些跨越国界的相遇,让巴蜀的手艺不再只是地域的符号,而成了世界的语言。蜀锦的丝线里,藏着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荣昌陶的釉色中,烧着不同文明对火的敬畏;青神竹编的纹路间,缠着各族人民对自然的感恩。就像锦江的水,既能滋养蜀地的稻田,也能汇入长江,奔向大海——好的手艺从来不怕远,因为它扎根的是土地,连接的是人心。
去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