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南岸走进去,再贴着北岸绕出来,稍有偏差就会撞礁。滩边的崖壁上刻着"对我来"三个大字,是清代治水官的标记,船工们说看见这三个字,就知道该往哪儿掌舵。1982年,一艘货船在这里触礁,船板被撞成碎片,如今那些嵌在礁石里的木屑,成了长江"温柔陷阱"的见证。青滩的纤夫石也很有名,岩石上布满深深的绳痕,最深的有5厘米,那是纤夫们用血肉之躯拉船留下的印记,雨天时这些绳痕会渗出水珠,像在流泪,诉说着讨生活的艰辛。
最妙的是"巫山云雨"的瞬息万变。有时船行到峡谷中段,突然飘来一阵细雨,打湿船窗的玻璃,转眼又出太阳,雨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这时两岸的山像被洗过一样,绿得能滴出水,崖壁上的瀑布也热闹起来,有的细如银丝,有的粗若白练,都往江里奔去。"飞雨崖"的瀑布最奇特,水流从百米高的崖顶落下,在中途被风吹散,化作水雾,游客站在甲板上,能感受到细密的水珠打在脸上,带着山草的清香。难怪元稹会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的云会动、会变、会跟人捉迷藏,每一朵都藏着巫山的灵气。
西陵险滩:礁石与浪花的角力场
西陵峡是三峡最长的段落,76公里的江道里藏着"三滩四峡",每一处都是江河与大地的角力场。这里的岩石比瞿塘峡更坚硬,长江便用更猛烈的冲刷回应,造就了三峡最密集的险滩群,"崆岭滩泄滩青滩"并称"西陵三险",船工们说"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崆岭滩的"鬼门关"最让人胆寒。江心散落着"大珠二珠三珠"三块巨石,枯水期露出水面,像三颗巨大的绿宝石;汛期则隐在水下,形成无数漩涡。船只经过时必须从"大珠"与"二珠"之间的"门"里穿过,这个通道宽仅15米,两边都是暗礁,当地有"船过崆岭滩,如过鬼门关"的俗语。1900年,德国"瑞生号"轮船在这里触礁沉没,至今还有残骸埋在江底,成为长江最深刻的险滩记忆。老船工回忆,以前过崆岭滩要请"滩师"领航,滩师站在船头,用手势指挥舵手,全船人屏住呼吸,只能听见浪头拍船的声音,像在敲鼓,每一秒都是煎熬。
西陵峡的溶洞是大地的"透气孔"。三游洞背靠西陵山,洞中有一个宽敞的大厅,能容上千人,洞壁上刻满了唐宋以来的题刻,白居易、苏轼都曾在此留下笔迹。洞顶的石缝里渗着泉水,滴落在地上的石笋上,发出"叮咚"的响声,像天然的琴声。最神奇的是"灯影洞",洞内的钟乳石在灯光下投射出唐僧师徒的影子,传说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