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处撞上坚硬的地层,被迫折返回断裂带,与后续传来的波相互"挤撞"。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波形图显示,青川地区的震动持续了80秒,比映秀还长50秒,且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能量峰值,就像有人在持续摇晃的摇篮上又狠狠推了三把。
这种被放大的震动,对青川的山体来说是致命的。这里的山体主要由志留纪千枚岩构成,这种岩石质地松软,富含云母片,用地质锤轻轻一敲就会分层剥落,像一摞被水浸湿的纸片。在正常情况下,千枚岩能维持山体稳定,但在持续80秒的高频震动中,岩层间的摩擦力急剧下降,整座山就像堆起来的积木,随时可能散架。青川七佛乡的茶园里,震后的茶树东倒西歪,根系暴露在外面,缠满了松散的泥土——不是被连根拔起,而是山体表层土整体滑动的结果,最厚的滑动层达3米。
更可怕的是"共振效应"。青川的许多村庄建在坡度25度左右的坡地上,房屋多为穿斗式木结构,这种建筑的固有震动频率与千枚岩山体的震动频率接近。地震时,房屋与山体像两个同步摇摆的钟摆,震动幅度不断加大。红光乡的老木匠王福全说,他家的房子先是轻微摇晃,接着整个屋架开始"唱歌"——木头摩擦发出的"嘎吱"声越来越响,最后立柱突然折断,屋顶像盖子一样扣下来,他从窗户滚出来时,后背还沾着房梁上的瓦片。
2. 滑坡体上的村庄轮廓
东河口村的消失,是一场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地质专家在震后用无人机测绘发现,杨家山滑坡的最大滑速达每秒15米,相当于54公里的时速,滑坡体在冲出300米后仍有足够动能,越过宽150米的河道,爬上对岸100米高的山坡。这种"飞跨河道"的滑坡,在世界地震史上都极为罕见。
滑坡体的体积达1.5亿立方米,相当于7000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它像一块巨大的橡皮擦,从地图上彻底抹去了东河口村:村里的小学操场原本在海拔650米处,如今被埋在800米的高度;一口百年老井的井台被抬升了20米,井口周围的青石板上还留着村民打水时的磨痕;最令人痛心的是村后的樱桃园,200多棵结果的樱桃树被连根拔起,枝桠上还挂着未成熟的果实,如今与石块、泥土混在一起,在阳光下渐渐干瘪。
在滑坡体上行走,脚下的土石还在轻微蠕动,踩上去像踩在棉花上。地表露出的树木残枝指向同一个方向——西北至东南,那是滑坡的推进方向。偶尔能看到露出的砖块、塑料桶、自行车轮胎,它们像化石一样嵌在土石中,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