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工艺遵循着古老的“续糟配料、泥窖发酵”传统。每一次酿酒,都要保留一部分上次发酵的酒醅,与新的粮食和酒曲混合。这种代代相传的“万年糟”,让窖池中的微生物得以持续繁衍,形成独特的酿酒生态。工人们像呵护婴儿般照料着窖池,定期养护池壁,监测微生物的活性。他们会用特制的工具清理池壁上的杂质,然后涂抹上新的窖泥,以维持窖池的最佳状态。
古老的传说为这几口老窖池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泸州一带瘟疫横行,百姓们苦不堪言。一日,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仙人途经此地,看到百姓的惨状,心生怜悯。当夜,仙人托梦给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梦中,仙人手指江边生长的红高粱,又指向清澈的山泉,示意将二者混合。仙人还传授了独特的发酵之法,并告诉老者,需将混合物埋于地下七七四十九日。
老者醒来后,半信半疑地按照仙人的指示行事。四十九天后,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埋藏的容器,顿时,一股浓郁醇厚的酒香飘散开来,神奇的是,周围弥漫的瘴气竟也随之消散。患病的百姓们饮用了这酒,病症逐渐痊愈。自那以后,泸州人便世代传承这酿酒之法,而最早用于酿酒的池子,历经岁月,便成了如今的老窖池。当地老人们常说,这些老窖池有灵气,是得到过酒神庇佑的,所以酿出的酒才如此醇香,历经百年而不衰。
如今,泸州老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智慧酒庄”,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酿造工艺,提升酒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品牌推广上,开展“国窖1573封藏大典”等文化活动,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向全球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文化。数据显示,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白酒前列,其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白酒的重要窗口。
酿酒车间里,工人们赤着膀子,喊着号子翻动酒醅。“嘿哟嗬,嘿哟嗬”的号子声在车间回荡,与蒸汽的嘶鸣交织成独特的酿酒交响乐。在这里,时间是最珍贵的原料。泸州老窖的特曲酒,需要在窖池中发酵180天,头曲酒也要发酵90天。漫长的发酵过程,让各种香味物质充分生成,赋予白酒丰富的层次感。发酵过程中,工人们每天都会多次巡查窖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鼻子嗅闻发酵的气味,根据经验判断发酵的进程是否正常。
泸州老窖的勾调工艺堪称一绝。调酒师们凭借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将不同年份、不同窖池的原酒进行搭配。他们像艺术家调配色彩一样,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