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颜色,每一根竹丝的走向都要精心设计。”
但现在年轻人耐不住性子,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龚扇受到重点保护。当地政府在自贡彩灯公园旁设立龚扇传习所,免费提供场地与材料,鼓励年轻人学习。同时,推出“龚扇 + 彩灯”的文创组合,将龚扇的编织技法融入彩灯装饰,开发出微型龚扇彩灯挂件,成为旅游热门商品。
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龚扇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其精湛工艺令世界惊叹,也为这门技艺的传承注入新活力。然而,张大姐却有自己的忧虑。传习所里,来学习的年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真正能坚持下来,掌握核心技艺的少之又少。“龚扇制作太耗时间和精力,现在的孩子很难沉下心来。”张大姐抚摸着手中的龚扇,眼神中满是担忧。
绵竹年画:浓墨重彩绘人间
而在绵竹年画村,画师李大哥正用自制的矿物颜料为年画上色。“这朱红要用朱砂,石绿得磨孔雀石。”他的年画色彩鲜艳浓烈,线条粗犷豪放,《老鼠嫁女》的作品中,拟人化的老鼠穿着传统服饰,充满民间趣味。但随着印刷品冲击,手工年画销量锐减,李大哥只能靠政府扶持和旅游订单维持生计。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政府实施“年画振兴计划”,建立年画博物馆,收藏历代精品;举办“绵竹年画节”,开展年画创作大赛、民俗巡游等活动,吸引数十万游客参与。同时,推动年画数字化保护,将传统年画纹样转化为数字资源库,并与游戏公司合作,让年画元素融入古风游戏场景。
在国际传播方面,绵竹年画受邀参加“欢乐春节”海外文化交流项目,在纽约时代广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地展出,让世界看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可李大哥在创作时,常常陷入沉思。虽然年画在国际上获得了关注,但在国内,愿意购买手工年画,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人还是太少。“机器印刷的年画又便宜又快捷,谁还愿意花大价钱买我们手工画的?”李大哥的话语中,满是心酸与不甘。
七、陶韵瓷魂:泥土里的岁月窖藏
隆昌土陶:窑火淬炼的时光印记
在四川隆昌的土陶作坊里,72岁的老匠人刘德全正将当地特有的黏土反复揉捏。他的手掌布满老茧,却精准感知着泥土的湿度——这是几十年与陶土打交道积累的经验。“土陶讲究‘看天吃饭’,”刘德全一边将泥团置于陶轮上,一边说道,“湿度不对,烧出来的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