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传承人资金与场地支持,鼓励他们带徒授艺。在职业院校中,蜀绣课程与现代设计专业深度融合,培养出既懂传统针法又具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但小苏发现,即便有了这些支持,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蜀绣的年轻人,依旧难以满足传承的需求。
六、金工与画韵:指尖上的别样风华
成都银花丝:银丝婉转绕指间
在成都文殊坊的巷弄里,银花丝老匠人徐师傅的工作室摆满银丝半成品。走进工作室,墙上挂着精美的银花丝屏风,桌上摆放着各种银花丝首饰。放大镜下,徐师傅用镊子夹起细如发丝的银丝,在方寸间编织出牡丹纹样。
“银花丝要经过‘平填’‘垒丝’‘穿丝’等工序,这银丝比头发还细,稍不留神就断了。”徐师傅展示着一件镂空香囊,银丝交织的花鸟图案玲珑剔透,“制作这样一个香囊,需要一个月时间,从设计、拉丝、编织到焊接,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可高昂的人工成本让这门技艺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为了降低成本,徐师傅尝试采用一些现代化的辅助设备,比如电动拉丝机,但他坚持关键工序必须手工完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得到了政府的专项扶持。成都非遗博物馆设立银花丝常设展区,定期举办大师技艺展演;相关部门还组织银花丝艺人与高校珠宝设计专业合作,将传统银丝工艺融入现代首饰设计,推出轻奢银花丝饰品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然而,市场的反馈却让徐师傅五味杂陈。尽管银花丝饰品在海外备受赞誉,但在国内市场,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机制银饰。有一次,一位顾客在展会上对徐师傅的银花丝作品赞不绝口,可一听价格,便连连摇头离去。徐师傅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满心无奈:“难道传统工艺的价值,就这么不被重视吗?”同时,银花丝制作技艺被纳入成都市中小学非遗研学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感受金银细丝间的匠心之美。看着孩子们好奇又认真的模样,徐师傅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自贡龚扇:竹扇轻摇藏乾坤
自贡的龚扇工坊内,传承人张大姐正将青竹劈成竹丝,再用牛骨磨得薄如蝉翼。她的工作台边放着一把已经完成的龚扇,扇面上编织着“百鸟朝凤”的图案,竹丝细密均匀,图案栩栩如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扇子要选头年新竹,经过煮、晒、烤、刮等二十多道工序。”张大姐介绍道,“编织时,要根据图案的需要,将竹丝染成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