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能在没有连载的情况下,直接出版新话本,但这也相当少见,这发表于报纸之上,可以多收一份润笔钱,在小说家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润笔钱也是水涨船高,和早年间买活周报不分作者身份,一视同仁的标准不同,如今这些小报,可是看人下菜碟,对于名家的润笔费非常大方——毕竟,小报的销量很可能就是某篇连载拉起来的,它们上头刊登的那些社会新闻,固然读者买来也会翻看,可无疑无法形成期期不落的习惯,只有话本连载,每一期留一个钩子,这才会让读者惦记得茶饭不思,每每到了发售日便立刻询问报童,买来一睹为快。
因而,如今的话本故事,早就不似二三十年前那样,云山雾罩、东拉西扯不紧不慢的开场,很讲究谋篇布局,开局便要激起读者的兴趣,一旦剧情进入高.潮,更是恨不得把每一篇都断在一句话的逗号那里,下半句话,要等下一期出来才说完呢!
眼下的话本名家,也不论文字雅致、立意高远、人物生动,第一个就看这留钩子的本领,钩子留得好的,哪怕文字荒疏,两三年间,在羊城港不错的地段买房置地,也不是什么问题呢!
要说用话本赚钱,众姐妹中,杨爱是第一人,董惜白便紧随其后,她们虽然不是如今最走红,润笔费最高的话本家,但杨爱之话本,文字雅驯,考据周到,而董惜白之作想象瑰丽、天马行空,在有一定知识的人群中也广受好评。
吴香儿不告诉杨爱,而是认为董惜白更适合《羊城消息》的新定位,也不是没有道理——董惜白早就写过有洋番做主角之一的探险故事了,理所当然,这个故事在洋番中也大受欢迎,毕竟主角的背景比起纯正汉人,更适合他们带入想象,有了这样的印象,在《羊城消息》上再开个类似的故事,不也是顺理成章么?
却不料,董惜白也颇有些文人脾气,自家茶饭无忧了,便不思进取起来,终日只想着出去游历玩耍,颇有些吃光用光,没钱再挣的意思。羊城港这些姐妹,就她公事最少,但每每小聚却缺席得多,便是因此了。
她和吴香儿,从小便是互相斗嘴为乐,每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