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但那《羊城小报》,对准的是羊城港市民,只消为他们发声呼吁,就不愁卖报的。而洋番终究仍属于少数,他们要把自己的观点铺陈开来,潜移默化让世人接受,就得靠话本和笑话了。”
她的观点,也得到姐妹们的认可,董惜白撇嘴道,“话虽如此,但我写话本难道只为钱么?这为人一世,不过是衣食住行,如今该有的也都有了,倘要为了那么一二成的润笔费,还主动登门自荐,却又没得什么意思了!
我是个小富即安的人,有了些闲钱,只想着浪游天下,去那袋鼠地观潮看虹——姐妹们,谁有意和我一起?须知道,人生得意须尽欢,难得还年少,身子骨也好,禁得起折腾,这会儿不出远门游玩,什么时候去呢?”
众人听她这么一号召,都是摇头笑道,“得,得,得,又是一个顾姐姐,你怎么不叫顾姐姐和你一起再去一次呢?偏她回来了,你又羡慕她!还要再张罗人和你一起去,那可就难了,我们若是能去愿去,第一趟也就和顾姐姐一起去了!傍着她还得一专船,更安耽些,和你一处,同那些移民去袋鼠地的人一船去?那也太吃苦了!”
有些是不喜欢坐船,不愿受那颠簸之苦,也有些人是忙得走不开,就是没人说自己无钱:这么一桌姐妹,如今也的确都是家资丰厚者。她们很多人都已是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了,琴棋书画,各有专精,而这些行当如今在买活军这里,来钱很快——
奏乐水平高,能谱曲的,只要能找准民间的脉搏,写得些雅俗共赏的调子,传唱开来,那么,不但录唱片赚头很大,经常登台演出,收入也非常的不少。毕竟,能写好各种戏剧配乐的老文人多,可能写出民间小调的乐家,如今仍少。在这块上,倘若能有一二建树,收入之高要胜过同等水平的工程师呢。
还有就是董惜白这样的话本家了,随着地方性报纸越来越多,对话本故事的需求,也是越发茁壮。如今的话本,早已不是随意结集出版,卖一波了事,又或者敷衍着从戏文中翻出些花样,编编就是一个故事的形式了。
基本都是以在报刊上连载作为面世的形式,除非是一些小说名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