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的午后茶会
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门被推开时,林晓雯正弯腰调整投影幕布的角度。七十岁的张桂兰拄着智能拐杖站在门口,金属杖头触地时发出规律的"嗒嗒"声,拐杖顶端的摄像头正360度旋转,把实时画面传送到女儿的手机上。
"这就是那个会告密的拐杖?"张桂兰眯起眼睛打量着大厅里忙碌的年轻人,她的话音刚落,角落里立刻响起几声轻笑。十七岁的周宇航举着运动相机跑过来,无人机在他肩头盘旋,"奶奶您说对了,这拐杖还能检测跌倒呢。不过您放心,今天咱们聊的就是这东西到底该不该'告密'。"
墙上的电子钟跳成下午两点,三十多位参与者陆续入座。林晓雯看着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忍不住莞尔——左手边的银发族大多带着老花镜,面前摆着搪瓷杯;右手边的年轻人则人均至少一部电子设备,蓝牙耳机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这就是"跨代科技伦理对话日"的现场,她作为活动发起人,手心微微出汗。
第一杯茶:AI养老的温度争议
"我先来抛砖引玉。"林晓雯点开PPT,屏幕上出现某品牌护理机器人的广告:银色机械臂正给卧床老人喂水,屏幕上的虚拟人脸笑得标准而僵硬。
"这玩意儿能代替人?"张桂兰率先发难,她把拐杖往地上一顿,"去年我摔断腿那会儿,护工小姑娘半夜三点起来给我翻身,机器人能做到?"她的话引来几位老人的附和,六十七岁的王建国补充道:"上次去养老院参观,那机器给老人擦脸跟刷盘子似的,冰凉凉的,哪有一点人情味儿。"
周宇航举了举手,指尖在手机上快速敲打着:"可是张奶奶,现在护工多难找啊。我外婆住的养老院,护工要管八个老人,机器人至少不会不耐烦。"他调出数据图表,"而且AI能24小时监测心率血压,我爷爷上次心梗,就是智能手环提前预警才救回来的。"
"但它总盯着你啊!"六十五岁的刘美兰突然提高声音,她从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儿子给我装的智能水表,每天用多少水都给他发消息。上次我多放了会儿洗澡水,他隔着三条街打电话来骂我浪费。这哪是养老,是坐牢!"
二十岁的陈雨菲推了推眼镜:"刘奶奶,那是您儿子设置的问题。我给奶奶买的智能音箱,只会提醒该吃药了,还能陪她听评剧呢。"她播放了段录音,音箱用带着颤音的老年男声唱着《锁麟囊》,几位老人顿时坐直了身子。
林晓雯适时插入:"我们做过调研,60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