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在空中的眼睛
凌晨三点,林默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的推送标题让他瞬间清醒——《无人机夜间偷拍案件频发,某明星卧室私密照遭曝光》。作为市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秘书长,这样的新闻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但每次看到,那种无力感仍会像藤蔓一样缠上心头。
他起身走到窗边,城市的光污染让夜空泛着淡橙色。远处的写字楼楼顶,一架小型无人机正闪烁着绿光掠过,在云层下划出一道模糊的弧线。三天前,住在老城区的张阿姨来委员会投诉,说自家院子里晒的被子总被无人机骚扰,有次甚至拍到了她孙女换衣服的画面。"那些小飞机就像苍蝇一样,挥都挥不走。"老人攥着褪色的碎花手绢,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技术发展的速度永远超乎想象。五年前,无人机还只是航模爱好者的玩具,如今却成了物流行业的主力——外卖平台用它送餐,快递公司靠它送货,连社区团购都开始用无人机配送蔬菜。与此同时,各种用途的监控无人机也遍地开花,小区物业用它巡逻,工厂用它巡检,甚至连私家侦探都装备了带夜视功能的机型。
"林秘,早会资料整理好了。"实习生小陈抱着文件夹进来时,林默正对着地图标记最近的投诉地点。屏幕上的红点已经密集得像一片疹子,大多集中在居民区和医院附近。上周,市中心医院的ICU病房被无人机拍到内部画面,患者家属闹到了卫健委,说连临终前的最后一点隐私都被剥夺了。
早会上,物流协会的代表率先发难。"现在全城每天有超过五千架物流无人机在飞,要是划定那么多禁飞区,配送效率至少下降三成。"穿西装的男人敲着桌子,语气里满是不满,"客户下单半小时就要送到,禁飞区一多,我们怎么保证时效?"
"效率不能建立在侵犯隐私的基础上。"市第一医院的副院长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昨天有架无人机直接撞在了儿科病房的玻璃上,吓得刚做完手术的孩子大哭了半个小时。你们所谓的效率,是拿病人的安危换的?"
争论像失控的无人机一样盘旋上升。隐私权保护组织的代表拿出一沓照片,有拍到居民在阳台晾晒内衣的,有拍到情侣在公园长椅上亲吻的,甚至还有拍到老人在家中跌倒的——这些本该属于私人领域的画面,都成了某些人牟利的素材。而物流企业则展示了后台数据,过去一年里,无人机配送让同城物流成本降低了40%,偏远山区的急救药品也能靠它及时送达。
林默看着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