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的钢笔艺术节开幕那天,林砚之站在紫藤萝架下,看着孩子们用钢笔在白色布幔上写字。“正义”“勇气”“守护”……一个个词语在阳光下舒展,笔迹里既有父亲的刚劲,也有母亲的温婉,更多的是孩子们独有的稚嫩,却在布幔上连成了一片温暖的海洋。
“林老师,您看这个!”五年级的男生举着幅钢笔书法跑过来,纸上写着“春风化雨”四个大字,落款处画着支钢笔,笔尖正滴下墨水,晕染成向日葵的形状。“赵老师说,这是‘笔尖生花’,就像1987年的种子,现在开出了花。”
艺术节的展厅里,新添了个特殊的展台。三十七个透明玻璃瓶里,装着不同年份的钢笔墨水,从1987年父亲用的蓝黑墨水,到现在孩子们用的彩色墨水,每个瓶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它见证的故事:“1990年,用这支墨水写下第一封举报信”“2005年,墨水染蓝了法律援助的申请表”“2020年,用彩色墨水给抗疫英雄写感谢信”。
展台中央的玻璃罩里,放着支正在“书写”的钢笔。机械臂握着它,在特制的纸上重复写着“希望”二字,笔迹与父亲的一模一样。“这是赵老师和云南的工程师一起做的。”张岚笑着说,她刚从法治公园赶来,身上还带着向日葵的香气,“他说要让这支笔永远写下去,就像那些从未离开的守护者。”
云南的交流团带来了份惊喜。孩子们举着巨大的卷轴,上面是两地学生合作的钢笔长卷,画着1987年的雨夜、1988年的建校、1990年的火灾、2000年的普法课……最后一格画着2026年的艺术节,所有守护者的身影都在里面,父亲站在老槐树下,正弯腰教孩子握笔,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们身上,像层温暖的纱。
“小向日葵的妹妹说,这叫‘时光长卷’。”母亲的声音带着笑意,她的鬓角别着朵紫藤萝花,与希望小学的那株同出一源,“她还说,要把长卷捐给国家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普通人的笔迹也能写出伟大的故事。”
老陈坐在轮椅上,正给孩子们讲墨水的秘密:“你们看这蓝黑墨水,时间越久颜色越深,就像正义的印记,永远不会褪色。”他从怀里摸出个小瓶,里面的墨水已经变成深黑色,“这是1987年你父亲剩下的,当年他用这个写证据,现在我用它给你们写寄语。”
孩子们排着队,让老陈在笔记本上盖章。老人的印章是用钢笔杆做的,刻着个小小的“陈”字,与匿名汇款单上的笔迹完全吻合。“盖了这个章,你们就是‘正义接力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