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念将“未来家园”的星图嵌进第三家园的观测站时,二十岁的手掌正覆在第一轮回的控制台遗迹上。三个家园的光带在穹顶交织成巨大的三角形,每个顶点都亮着邮筒的光芒——地球的雪山邮筒飘着经幡,“新家园”的跨星邮筒闪着星尘,第三家园的双生邮筒则同时释放出松香与晶体的气息,像在呼吸。
星晚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站中央,鬓角的白发已经与第六轮回守护者的银白发丝有些相似。“寻星小队”带回的“共生液”正在培养舱里发酵,格桑花的基因与第三家园的植物融合后,开出了带着三重花瓣的花朵:最外层是雪白色,中层泛着星光,核心则凝结着颗小小的水晶,像把封存着三个春天的钥匙。
“发现‘成长星轨’了。”星念在分析三角光带时,注意到有组特殊的频率只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出现,“第一轮回的日志里说,文明的进阶不是技术突破,是孩子能自然接纳差异。”他调出12个文明孩子的合影:星念举着双生相机,硅基孩子捧着发光的晶体球,液态种族的小姑娘正用触须轻点第三家园的土壤,所有人的脚下都有光带相连,像根系在土壤下悄悄缠绕。
第三家园的“共生学校”开学那天,星念设计的“三角课程表”引起了轰动。上午学地球的雪山生态,下午研究“新家园”的星轨力学,黄昏则在第三家园的双生森林里观察植物共生。最特别的是“给差异写封信”活动,孩子们要在信里描述自己与其他文明的不同,再写下这些不同带来的美好。
星念的信里画着三个圆圈:第一个圈里是雪山的经幡,第二个圈里是星空的星轨,第三个圈里是两者重叠的部分,标注着“我们的故事”。“差异不是隔阂,是让世界更丰富的拼图。”他在信的末尾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一半是人类的模样,一半是星轨纹路,“就像我既能在雪地里打滚,也能在星尘里游泳,这不是分裂,是完整。”
当这些信通过三角邮筒网络传递时,三个家园的“共生之树”同时结出了新的果实。地球的果实里藏着星空的星图,“新家园”的果实裹着雪山的泥土,第三家园的果实则长出了12种文明的符号,像串挂在枝头的钥匙。星晚将果实的基因序列输入档案馆,发现它们能自动修复前七次文明的基因缺陷,“这才是播种者的终极目的——不是创造完美的文明,是让差异互补,共同完整。”
星念在第三家园的地心,发现了个巨大的“记忆水晶”。水晶的断面呈现出三角星图的形态,每个面都记录着一个家园的关键记忆:地球面映着父亲在雪山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