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念将写给未来的信投进邮筒时,“双生之树”的年轮已增至十三圈。十岁的小小守护者踮脚够到投递口,脖子上的双生松果项链随动作轻晃,一枚刻着雪山经纬度,一枚嵌着17颗坐标星的微缩图,碰撞时发出的脆响,与星轨站的“共鸣仪”频率完美同步。
邮筒的“活态邮戳”突然泛起金光,蛇形图腾的鳞片间,浮现出个从未见过的星标——既不属于地球,也不属于“新家园”,坐标指向银河系边缘的片未知星云。星念的指尖刚触碰到星标,整个邮筒便发出嗡鸣,吐出张星图残片,边缘的齿痕与他相册里的某张照片严丝合缝。
“是‘第十坐标’。”星晚在星轨站的终端上拼接残片,完整的星图里,17颗坐标星组成的圆环外,多出颗闪烁的蓝星,“第一轮回的日志提到过‘后备家园’,只有双生基因的孩子能解锁坐标。”她指向星图旁的注释,用“共生基因”写着:“当孩子能同时看见两个春天,就该带他们寻找第三个家园。”
星念的“寻星小队”由12个文明的孩子组成。出发前,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份“双生行囊”:星念带的是雪山融水与星尘混合的“共生液”,硅基孩子捧着能记录能量轨迹的晶体球,液态种族的小姑娘携着封装在冰里的母星海水。当他们的行囊在星舰的储藏舱相遇时,舱体突然亮起,投射出第一轮回播种者的影像:“你们要找的不是新星球,是所有家园的共同记忆。”
星舰抵达“第十坐标”时,眼前的星球让所有孩子惊叹——一半是雪山地貌,一半是水晶平原,赤道线上,片由格桑花与晶体草组成的森林正在盛放,花瓣上的星轨纹路与地球的经幡图案完全重合。探测器传回的土壤样本显示,这里的矿物质同时包含地球的硅酸盐与“新家园”的能量晶体,像被特意调配过的“双生土壤”。
“是‘播种者的实验室’。”星晚在星球的核心区,发现了第一轮回的观测站遗址,控制台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格桑花基因与星际植物的融合实验,“他们在毁灭前,将所有文明的样本送到了这里,等待能理解‘双生’的后代激活。”她指着墙角的金属架,上面摆着12个与雪山金属舱同款的样本管,其中一根的标签上,画着个小小的邮筒。
星念在观测站的暗格里,找到本手写的《第三家园手记》。扉页上的星图,是用不同文明的血液绘制的,地球那部分的红色,与他指尖的血液产生共振,浮现出段藏文:“当三个家园的孩子手拉手,星图就会指引新的坐标。”他突然想起星轨站的“共鸣仪”,掏出随身携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