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愿途生晖计划” 让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我价值,新的成长困惑却如春日的柳絮般悄然飘入 “晴雨信箱”。“我和朋友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见面却无话可说”“家人聚餐时,大家都低头刷手机,气氛冷得像冰窖”“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虚拟社交,现实中的朋友越来越少”…… 字迹或工整或潦草的信件里,满是少年们在数字时代中,面对现实人际关系疏离的无奈与迷茫,这些困扰如同细密的蛛网,缠绕着他们通往真实情感联结的道路。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生物园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围坐在凉亭里,石桌上堆叠的信件被微风轻轻翻动。“高一的雅琴在信里说,她和室友在宿舍都是通过社交软件交流,面对面反而觉得尴尬,现在宿舍氛围越来越冷淡。” 林小羽语气中带着忧虑,“数字技术本应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怎么在现实中却成了隔阂?”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思索:“我发现现在的聚会,大家都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却忘了好好享受当下的时光。” 李诗涵咬着嘴唇,神情凝重:“我们得帮助大家打破数字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壁垒,重新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王浩用力拍了下大腿,惊起不远处的几只麻雀:“那就启动‘数际融情计划’,让数字生活和现实情感真正融合起来!”
经过十一周的深入调研与精心筹备,“数际融情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社会学专家、心理咨询师开展 “数字时代的情感联结” 主题讲座,并设立 “心灵联结站”,为同学们提供人际关系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 “无屏时光” 体验活动,引导大家暂时放下电子设备,专注现实交流;李诗涵着手组织 “情感表达工作坊”,通过情景模拟、沟通训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王浩则发起 “现实社交打卡挑战”,鼓励同学们主动拓展现实社交圈。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遇到了观念上的阻碍。不少同学觉得 “网上社交方便又轻松,现实交流太麻烦”,对 “心灵联结站” 兴致缺缺。她没有放弃,联合信息技术老师制作了一部名为《屏幕内外》的对比纪录片。纪录片中,一边呈现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导致亲情淡漠、友情疏远的案例;另一边展示通过现实互动,让原本疏离的关系重焕生机的故事。当纪录片在校园礼堂播放时,屏幕里家庭聚餐时各自刷手机的冷清画面,与大家围坐畅谈的温馨场景形成强烈反差,许多同学陷入了沉思。
陈雨欣在策划 “无屏时光” 体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