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面临着活动形式和吸引力的难题。她担心单纯要求大家放下手机会缺乏趣味性,于是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在 “怀旧游戏日”,组织同学们玩跳房子、丢沙包、踢毽子等传统游戏;举办 “露天故事会”,让大家围坐在星空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梦想;还开展 “美食共创活动”,同学们分组合作,一起动手制作家乡特色美食,在烹饪过程中交流互动。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她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深入交流。
李诗涵组织的 “情感表达工作坊” 困难重重。第一次情景模拟 “向朋友表达不满” 时,许多同学要么选择隐忍不发,要么情绪激动导致矛盾激化;在 “向家人表达爱意” 的演练中,大家也显得十分羞涩、不知所措。她意识到,需要从最基础的沟通技巧教起。于是引入 “非暴力沟通” 课程,教大家用 “观察 - 感受 - 需要 - 请求” 的模式表达想法;开展 “倾听训练”,让同学们两两一组,专注倾听对方讲述,并复述内容确认理解。此外,她还邀请专业演员进行示范,引导大家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情感。
王浩的 “现实社交打卡挑战” 在初期参与度不高。同学们觉得 “自己的社交圈固定,没必要拓展”。王浩没有气馁,他先邀请校园里社交能力强的同学录制示范视频。视频中,这些同学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参加社团活动、组织小型聚会,分享自己结识新朋友的快乐和收获。同时,他设计了有趣的打卡任务,如 “和食堂阿姨聊一次天”“参加一场不熟悉领域的讲座并认识一位新同学”“组织一次三人以上的户外野餐”,完成任务可获得定制的社交纪念徽章,集齐不同徽章还能兑换奖励。
“数字时代的情感联结”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社会学专家用详实的数据揭示现状:“76% 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 4 小时,其中一半以上减少了现实社交时间”;心理咨询师则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过度依赖数字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缺乏真实的情感互动,容易引发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一位专家的话引发全场共鸣:“数字是工具,情感是内核,只有让工具服务于情感,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联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屏时光” 体验活动开展后,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 “怀旧游戏日”,同学们奔跑嬉戏,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露天故事会” 上,大家敞开心扉,分享的故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