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逐梦衡心计划” 让同学们在兴趣与学业的信箱中,新的烦恼如潮水般涌来。“班级合唱比赛非要我领唱,但我五音不全,上去只会丢人”“为了集体能在运动会拿名次,强行让我参加不擅长的项目”“小组作业全听组长的,我的想法根本没人在意”…… 皱巴巴的信纸上,少年们在集体荣誉与个人意愿的拉扯中痛苦挣扎,这些矛盾如同荆棘,刺痛着林小羽的心。
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聒噪。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再次聚在生物园的凉亭里,石桌上铺满了承载着困惑的信件。“高一的张明在信里说,他被选为黑板报主画师,可他根本没有绘画基础,拒绝后却被同学指责‘没有集体荣誉感’。” 林小羽声音沉重,“集体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怎么成了束缚大家的枷锁?”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担忧:“我表妹所在的班级排练话剧,导演独断专行,完全不顾演员的想法,现在团队矛盾重重。” 李诗涵咬着嘴唇,眉头紧蹙:“大家好像把集体荣誉和个人意愿对立起来了,这不该是集体的意义。” 王浩一拳砸在石桌上,震得茶杯里的水溅出:“我们必须让大家明白,真正的集体力量,是每个人的光芒共同汇聚!”
经过四周的深入调研与精心策划,“众志融光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团队管理专家、优秀学生干部开展 “集体与我” 主题研讨会,并设立 “心声倾听站”;陈雨欣负责设计 “光芒拼图” 互动艺术展,用创意形式展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李诗涵着手组织 “协作力工作坊”,通过团队挑战项目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王浩则发起 “集体星光” 评选活动,挖掘集体中那些默默发光的个体贡献。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观念上的阻力。许多同学认为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就该无条件服从”,对 “心声倾听站” 不以为意。她没有气馁,制作了一段短视频,记录不同班级在集体活动中的真实场景:有的团队因忽视成员意见而失败,有的因充分沟通协作取得优异成绩。视频在校园播放后,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开始重新思考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陈雨欣在设计 “光芒拼图” 艺术展时,陷入了创意瓶颈。她希望用艺术形式直观展现个体对集体的重要性,苦思冥想后,决定用发光模块制作巨型拼图。每一块拼图代表一位同学,当所有拼图组合完成,便会呈现出璀璨的集体图案;而单独取下任何一块,整体光芒都会黯淡。为了实现这一创意,她和技术团队反复调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