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终于让每块拼图都能感应到自身位置并自动调节亮度。
李诗涵组织的 “协作力工作坊” 困难重重。第一次团队挑战 “盲人方阵” 中,同学们因争抢指挥权乱作一团;在 “管道传球” 项目里,有人只顾自己速度,导致小球多次掉落。她意识到,大家缺乏的不仅是协作技巧,更是尊重与包容的意识。于是调整方案,先开展 “角色互换” 体验,让同学们轮流担任领导者、执行者和观察员;还引入 “团队契约” 制定环节,让大家共同商讨协作规则。
王浩的 “集体星光” 评选活动在初期参与度不高。大家觉得集体荣誉是团队的事,个人表现不值一提。王浩没有放弃,他先收集了校园里那些被忽视的个体贡献故事:默默为班级整理图书角的同学、主动帮队友纠正动作的运动员、熬夜制作活动道具的幕后人员。将这些故事制作成海报张贴在校园各处,海报上的配文 “每一束微光,都能照亮集体的星空”,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集体与我” 主题研讨会上,礼堂座无虚席。团队管理专家用生动的案例讲解:“真正高效的团队,不是压制个体,而是让每个人的优势得到发挥。” 优秀学生干部分享经验,有人讲述如何通过倾听成员意见,将濒临解散的社团发展成明星社团;有人展示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分工协作让每个同学都找到价值。一位学长感慨道:“集体就像交响乐,只有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谐共鸣,才能奏响美妙乐章。”
“光芒拼图” 艺术展一经开放,便吸引了大量同学驻足。当看到自己代表的拼图块被取下,整体图案变得残缺时,有同学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存在对集体这么重要!” 而将所有拼图组合完成,看着璀璨的光芒亮起,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展览留言墙上,渐渐写满感悟:“集体不是束缚,而是让我们发光的舞台”“尊重每个人的声音,集体才会更强大”。
“协作力工作坊” 结束时,同学们的变化令人惊喜。在最后的 “搭建高塔” 挑战中,大家自动分工,测量的、搭建的、稳固结构的各司其职;遇到问题时,不再互相指责,而是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当一座由吸管和胶带搭建的高塔稳稳矗立,团队成员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信任与喜悦的光芒。
“集体星光” 评选活动在校园里掀起热潮。同学们纷纷提名身边默默付出的伙伴:为运动会写加油稿的文宣委员、主动帮助同学补习的学霸、维护班级卫生的劳动委员。颁奖典礼上,当那些平时低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