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市场里,一个被误读为“代码漏洞”的问题,真相只是“服务器机房空调故障”。但区别在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噪音”背后,藏着更多非专业人士无法理解的细节——比如防静电地板的型号,比如匀胶机的转速公差,这些纳米级的变量,足以让股价坐上过山车。
参观结束后,他在研发中心的垃圾桶里看到一份被撕碎的《客户验证报告》,拼凑起来的碎片上写着:“XX晶圆厂,ArF光刻胶,第17次验证,良率92.3%,符合量产标准。”日期正是三天前。
“量产采购清单”!林深的心脏狂跳起来。这比数字货币项目宣布“主网上线”更具实质性——一旦进入晶圆厂的量产采购流程,意味着光刻胶企业将获得持续的现金流,就像区块链项目有了真实的“应用场景”。
他立刻打开交易软件,看到“紫曦科技”的股价正在68元附近震荡,卖盘上压着数千手的大单,像是故意压制价格。这让他想起数字货币市场里“巨鲸”用大额卖单制造恐慌的手法,目的是收集更廉价的筹码。
“晶圆观察者”的邮件恰好在此时发来:“‘紫曦科技’今晚将发布公告,与XX晶圆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注意,是‘框架协议’,不是正式订单。”
林深冷笑一声。又是这种“话术游戏”——“框架协议”和“正式订单”的区别,就像数字货币项目的“意向合作”与“实际落地”的差距。但他手中的“拼图”已经完整:原料囤货、技术突破、客户验证、即将发布的“框架协议”,这一系列信号组合起来,就是半导体产业链里的“主网上线”时刻。
四、蚀刻线上的杠杆:当产能遇上国产替代
公告如期发布,“紫曦科技”与某龙头晶圆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供应不超过5亿元的ArF光刻胶。消息一出,股价应声高开5%,但很快被汹涌的卖盘打压下去,全天收涨2.3%,成交量放大三倍。
“典型的‘利好出尽是利空’走势。”券商分析师的评论充斥各大财经平台。但林深盯着盘口数据,发现那些开盘时涌出的卖单,大部分被几个固定的机构席位接走,成交价格始终维持在68-70元区间,像用光刻机蚀刻过一样精准。
“他们在收集带血的筹码。”林深对自己说。这和数字货币市场“利好兑现时巨鲸逢低吸纳”的手法如出一辙。他调出“紫曦科技”的产能数据:现有产线年产能50吨,而国内ArF光刻胶年需求量超过1000吨,进口占比95%。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