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诸葛亮目光锐利如电,“刘基索要的,并非军机秘要,而是流民屯田的户籍丁册。此物在明面上,确属民政范畴。我们若以‘涉及机密’为由拒绝,一则显得主公心胸狭隘,见死不救,恐失流民之心,寒天下义士之望;二则,正好给了刘基口实,他可大肆宣扬主公只顾自身,不顾百姓死活,在道义上抢占高地。此乃诛心之论。”
刘备脸色愈发苍白,手指紧紧攥住衣袍下摆:“难道…难道就只能任其拿捏?”
“非也。”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给,是要给的。否则,眼前这一关,我们便过不去。这百车农具,是新野熬过寒冬、稳住民心的唯一指望。没有它们,城外那些冻饿而死的流民,城内那些持着朽戈的士卒,便是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走到书房角落,那里堆放着几卷简雍整理好的流民名册样本。诸葛亮拿起一卷,缓缓展开:“然而,如何给,给什么,却大有文章可做。”他修长的手指划过竹简上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田亩记录,“简雍先生所录,详实无比,丁口、田亩位置、肥瘠、产出估算,乃至丁壮所习技艺,皆有记载。此等详册,断不可全盘托出。”
“宪和,”诸葛亮看向侍立一旁的简雍,“劳你即刻着手,将现有屯田流民户籍册,另誊录一份。誊录之时,需做三处删改:其一,所有田亩具体位置、四至界畔,一概模糊,只保留大致区域与总亩数;其二,丁壮所擅长之技艺,尤其与军伍相关者,如铁匠、木匠、善射者等,悉数隐去;其三,所有田亩的等则评定,皆上调一等,良田记为中田,中田记为薄田。总之,务使此册所载,仅余丁口总数、男女老幼比例、各区域授田总亩数等粗疏框架。至于田在何处、民有何能、地力如何,让刘基自己去猜!”
简雍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会:“军师高明!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下官明白,这便去办!定让那册子看起来详实,实则关键之处,云山雾罩!”他匆匆一揖,转身疾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书房外的夜色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葛亮的目光重新落回刘备身上,带着一丝深沉的忧虑:“主公,此乃饮鸩止渴,权宜之计。刘基得此删减之册,虽不能尽窥新野底蕴,然新野人口多寡、屯田规模几何,其大势已落入其眼中。此人志在天下,绝非久居人下之辈。今日他以农具换我户籍,他日,便可能以刀兵夺我根基。此双刃之剑,锋刃…亦向着我们自己。”
刘备默然良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