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诗人、自媒体人,我走出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在乡土文学的路上,我为艺术行走在四方。
今日第一站,回访发我走向新闻界的家乡报社——《菏泽市报》的派生媒体《牡丹晚报》,拜访我的恩师——报社总编程丽老师……
——题记
晨雾如纱,轻柔地笼罩着菏泽城,护城河上泛起粼粼微光,将青砖黛瓦的老建筑晕染得如梦似幻。我站在《牡丹晚报》大楼前,仰头望着那烫金的报社名称,铝合金外墙上倒映着朝霞的绯红,恍惚间与记忆里二十年前那座灰扑扑的三层小楼重叠。风掠过街角老槐树,带着槐花的甜香,瞬间唤醒了蛰伏在心底的时光。
旋转门缓缓转动,油墨与咖啡混合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大厅挑高的穹顶悬挂着巨型LED屏,实时滚动着当日新闻热点,玻璃幕墙外车水马龙的街道与室内敲击键盘的哒哒声交织成现代都市的节奏。我驻足在荣誉墙前,指尖抚过玻璃罩下的省级新闻奖奖杯,忽然在角落发现了一枚褪色的铜质奖章——那是我初入报社时,跟着程丽老师做留守儿童专题报道获得的"年度新锐奖",奖章边缘早已被岁月磨得圆滑,却依然沉甸甸地压在掌心。
"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前台梳着高马尾的实习生抱着文件夹,小鹿般清澈的眼睛里满是警惕。当我说出程丽总编的名字时,她忽然捂住嘴:"您就是冰阳老师?程总上周还在例会念叨,说您答应要给我们新媒体部做培训!"说着,她小跑着按下电梯按钮,电梯镜面映出我微怔的表情——原来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与这家报社的羁绊从未真正断裂。
电梯门在十八楼开启,熟悉的绿萝沿着隔断蜿蜒生长,叶片上还挂着清晨的水珠。经过开放式办公区时,几个年轻记者正围在会议桌前激烈讨论选题,投影幕布上跳动着"乡村振兴直播间"的策划案。有人抬头看见我,手中的马克杯差点打翻:"天呐,是写《麦浪书简》的冰阳老师!"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初来乍到的清晨,攥着被汗水浸湿的简历,在同样好奇的目光中走向总编办公室。
叩门声响起时,程丽老师正在批改样报,红笔在版面上划出利落的弧线。她摘下老花镜的瞬间,眼角的鱼尾纹里盛满笑意,那件藏青色的职业套装依旧熨烫得笔挺,只是袖口处新添了几处磨损的痕迹。"臭小子,总算舍得回来了!"她绕过办公桌,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拥抱,发间淡淡的茉莉香和记忆里如出一辙。
茶海蒸腾的热气里,我们说起当年的故事。程丽老师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