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要略》里说的'虚劳里急',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她脉沉紧,舌淡苔白,是中虚受寒,阳气不运,就像河道冻住了,水流不动就会淤堵。"
女人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大夫,她这病犯了三个月了,每次疼起来都得去医院打止痛针。马上要高考了,昨天模拟考时疼得晕了过去,这可怎么办啊?"
岐大夫让小林取来热水袋,灌了温水给女孩焐着肚子:"别怕,咱们先让这'绳子'松一松。"他转身从药柜里取出块饴糖,比给周明的那块更大些,"这孩子是思虑过度伤了脾,《素问》说'思则气结',她这脾胃就像被揉皱的纸,得用饴糖慢慢熨平。"
小林在配药时,发现师父把芍药的量加到了六两,比桂枝多了一倍:"师父,这芍药为什么要加倍?"
"你看她疼得蜷成一团,这是筋脉拘急。"岐大夫往药锅里加了三片生姜,"芍药能柔筋,就像给绷紧的琴弦松劲。《伤寒论》里凡是'腹中急痛',都要重用芍药,你记着,酸能收,苦能泄,酸苦合起来,就能把这'绞肠'的劲儿卸了。"
他又抓了把炙甘草,指腹碾着那些蜜炙过的断面:"这甘草得用内蒙古的红皮甘草,蜜炙后甘温入脾,能调和诸药。就像乐队里的指挥,让桂枝的辛、芍药的酸、饴糖的甘,都按章法来。"
药熬到一半时,女孩的脸色渐渐缓过来,不再冒冷汗了。她小声对妈妈说:"妈,肚子好像不那么拧了,暖暖的。"
"这就对了。"岐大夫笑着说,"你这病,不是真的肠子坏了,是气不顺。就像家里的水管,水压不稳就会响,人也一样,脾胃气足了,气血顺了,自然就不疼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个转笔刀,递给女孩,"每天写完作业,用这个转五分钟笔,让手指转,脑子就别转了,脾胃也需要歇着。"
女孩接过转笔刀,试着转了两下,笔在指尖摇摇晃晃的。岐大夫在一旁示范:"你看,指尖要稳,就像脾胃要定,笔才能转得顺。"
药熬好时,夕阳正透过窗棂照在药碗里,琥珀色的药汤泛着金光。岐大夫看着女孩小口喝完药,额头上的红晕渐渐散去,眼里的光也亮了些。
"记住,喝完药躺半小时,别看书,别想题,就想想院子里的树,天上的云。"老人从书架上抽出本《黄帝内经》,翻到"上古天真论"那页,"《素问》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你这病,一半靠药,一半靠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女孩妈妈要付钱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