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走,所以夜尿多。《伤寒论》里说‘少阴病,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说的就是你这情况。”
他转身走向药柜,拉开最下层的抽屉,里面码着黑褐色的块子,大小不一,边缘带着细密的皱纹。“这是附子,你闻闻。”老王凑近嗅了嗅,一股辛辣中带着点腥气的味道直冲鼻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这药是‘回阳救逆第一品’,《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能把深伏的寒气连根拔起。”
“可我听说这药有毒啊?”老王盯着那黑块子,眼神里透着怯。岐大夫拿起一块掰了掰,断面黄白,带着细密的纹理:“你手里这是黑顺片,是附子经炮制的。新鲜附子像个小芋头,带着大毒,得用盐水泡七天,每天换水,泡去一半毒性;再用姜汁煮三个时辰,让姜的温性渗进去;最后用炭火慢慢烤,直到外皮发黑,内里发黄,才算成。就像把烈马驯成良驹,既保留了它的烈性,又没了伤人的戾气。”
他又抓了把干姜,那干姜块头不大,皮是灰褐色的,断面却黄亮,带着油润的光泽:“光有附子还不够,得配干姜。《伤寒论》里‘四逆汤’就这两味药,附子温肾,干姜温脾,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俩药搭着,就像给火塘添柴又鼓风,阳气才能烧得旺。”
“再加点肉桂。”岐大夫从瓷罐里舀出些棕红色的小颗粒,碾碎了递给老王看,“这是肉桂,比干姜更走窜,能引火归元。你现在阳气虚,就像火苗快灭了,光有柴不行,还得有火星引着,肉桂就是那火星,能把附子、干姜的温性引到肾里,让阳气扎根。”
他一边写药方,一边念叨:“附子得重用,三钱打底,干姜二钱,肉桂一钱。但你脉沉细得厉害,不光要温,还得提一提。”说着又抓了黄芪、升麻,“黄芪是‘补气之长’,《脾胃论》说它‘补肺气,实皮毛’,能帮着阳气往上走;升麻像个小梯子,能带着阳气从下焦升到上焦,不然光在底下烧,上头还会觉得凉。”
药方写罢,岐大夫又取来一张纸,仔细写下煎法:“先把附子放进砂锅里,加三碗水,再扔三块生姜(像你拇指头那么大),大火烧开,小火咕嘟一个时辰,直到尝着不麻嘴了,再放干姜、肉桂、黄芪,煮到剩一碗水时加升麻,再煮五分钟就行。记住,煎药的锅不能用铁锅,得用砂锅,不然药气就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王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