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家月月,”李姐抹着汗,“在幼儿园吹空调,回来就咳嗽,我以为是着凉,喝了姜汤,谁知道越咳越厉害,晚上咳得直吐,吐出来的都是黄黏痰,嘴里还有股味儿。”
月月三岁,嘴唇红得像涂了胭脂,不停用小手抓脖子,嚷嚷着“嗓子疼”,体温略高,手心脚心发烫,大便干得像羊粪蛋。
【望闻问切·舌赤脉数的肺热征象】
岐大夫看月月的舌苔,舌质红,苔黄腻;切脉时,右寸脉洪数,如同按在奔流的小溪上。他又让月月张开嘴,见咽喉红肿,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有少量黄白色分泌物。
“李姐,这不是寒咳,是肺热咳嗽。”岐大夫用檀香扇给月月扇风,“孩子本就阳气旺盛,像个小火炉,幼儿园空调开得太低,一冷一热,外感风热之邪;加上你们可能给她穿得太多,‘爱之适以害之’,里热被闭在体内散不出去,肺热壅盛,所以咳嗽。”
李姐愣住了:“穿得多也会咳嗽?我还怕她着凉呢……”
“《幼幼集成》说得清楚,‘儿衣太厚,爱养过温,伤于热也’,”岐大夫指着月月的厚棉布衫,“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孩子新陈代谢快,比大人怕热。你给她穿这么厚,好比给小火炉加盖子,热气散不出去,就会化火,灼伤肺津,炼液为痰,所以痰黄黏稠;肺热上熏咽喉,所以嗓子疼;热扰大肠,所以大便干结。”
【处方玄机·桑白皮的泻肺妙法】
岐大夫开的方子让阿安很惊讶:“师父,这次用桑白皮啊?”
“对,热咳要用清热药,”岐大夫点头,“桑白皮是泻肺火的能手,《本草纲目》说它‘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性甘寒而不苦燥,最适合孩子。我用《幼幼集成》的清宁散思路,桑白皮三钱,地骨皮三钱(泻肺中伏火),茯苓二钱(利湿化痰),车前子二钱(引热从小便出),再加栝蒌皮二钱(清热化痰),杏仁二钱(降气止咳)。”
他特意交代:“桑白皮要刮去外层粗皮,取内层白皮,清热力才强;车前子要用布包煎,免得药渣呛到孩子。这药煎出来有点苦,可加少许蜂蜜调服,甜能润肺,也能缓和药性。”
临走时,岐大夫教李姐按摩天突穴:“脖子下面胸骨上窝中央,用中指轻轻按揉,每次1分钟,能清咽利喉,缓解咳嗽。”
【疗效调理·从空调房到绿豆汤的转变】
三日后复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