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经酒炒后,其辛散之性稍缓,又能入血分,既可助诸药祛风,又能行血中之滞,使补而不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药方递给龚大山:“记住,煎药时水要一次加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煎,钩藤最后放入,煮三沸即可。服药后若微微汗出,不必惊慌,此乃气血调和、风邪外散之象。切记不可再用辛燥之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米粥、鸡汤调养为佳。”
龚大山接过药方,如获至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岐大夫,您真是活菩萨啊!若我媳妇能好起来,我给您立长生牌位!”
岐大夫连忙扶起他:“快起来,治病救人乃医家本分。《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产后百脉空虚,更需顾护气血,不可妄投攻伐。你媳妇此症,若再误用祛风药,恐成‘痉厥’重症,悔之晚矣。”
四、药到风息见月明
三日后,龚大山喜气洋洋地冲进岐仁堂,手里提着一篮土鸡蛋:“大夫!大夫!我媳妇好了!全好了!”
此时岐仁堂正有几位病人候诊,闻言都围了上来。龚大山绘声绘色地说:“头剂药喝下去,当晚就没再抽过;第二剂喝了,能开口说话了,就是声音还弱;第三剂喝完,嘴也不歪了,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您摸摸,她手上也有热气了,不像以前冰凉冰凉的!”
岐大夫笑着摆手:“鸡蛋拿回去给产妇补身子。走,我去看看。”
再次来到龚家,只见龚妇人已能靠坐在床头,面色虽仍显苍白,但眼神清明,见了岐大夫,虚弱地拱手道:“多谢大夫救命之恩。”
岐大夫诊过脉,见脉象已转和缓,虽仍细弱,但较前有力,点头道:“血虚非一日可补,风邪亦非一日可除。前方去羌活、独活,加黄芪三钱、党参二钱,再服三剂,以补气生血。此后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调理,切记不可劳累,避风寒,节忧思。”
龚大山在一旁连连应承:“记下了,全记下了!大夫您说这‘内风外风’的,我以前总以为风就是吹进来的,谁知道血亏了自己也能生风呢!”
岐大夫捋须笑道:“《温热论》言:‘营血耗伤,内风欲动。’此‘风’非外来之风,乃体内气血失衡所致。就像田间禾苗,若水分充足,即便风吹也能挺立;若根系干涸,稍有动静便会倒伏。你媳妇产后血虚,犹如禾苗缺水,肝木失养则内风动,筋脉失濡则发痉。故养血如灌溉,血足则风自息,筋脉自舒。”
旁边一位候诊的老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