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赚取微薄的差价作为服务费。
**行动:** 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陈砚舟就出现在了码头,不再是西装革履,而是一身利落的便装。他拿着一个小本子和简易的电子秤,开始游说渔民加入他的“集运”和“保底收购”计划。起初渔民们将信将疑,但看到运输队的小货车真的准时出现,看到陈砚舟当场预付部分定金收购小杂鱼,几个胆大的渔民尝试了。效果立竿见影——高价鱼虾更快更便宜地送到了市场,小杂鱼直接换成了现钱!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加入的渔民越来越多。
傍晚,他又拿着从市里批发市场拿到的报价单,找到炒粉王阿姨等人。当王阿姨看到那低得让她咋舌的酱油批发价时,眼睛都直了,毫不犹豫地签了“团购”意向。
**第一桶金:** 仅仅三天后,陈砚舟就收到了第一笔“收入”:
* 运输服务费差价(他补贴了部分运费给渔民以吸引客户,但向收货方收取的服务费略高于实际支付给运输队的费用,赚取微薄差价)。
* 小海鲜“统购统销”的微薄佣金(他收购价和供给餐馆价之间的差额)。
* 首批日杂团购的预付款和微薄服务费。
金额不大,加起来可能只够在高级餐厅点一道前菜。但这笔钱,是他靠自己的头脑、对林晚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这烟火人间里一点点谈判、组织、服务赚来的!意义非凡!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笔带着海腥味和汗水味的“巨款”收好,眼神灼灼地望向“烟火小筑”的方向。
**顾寒渊:技术破局,效率制胜**
顾寒渊的起步则充满了“硬核”风格。他同样做了调研,但视角不同。他敏锐地发现:
* 近海小型渔船缺乏有效的通讯和定位手段,有时为了找鱼群会浪费大量燃油和时间,甚至误入危险区域。
* 码头管理混乱,渔船靠岸、卸货缺乏调度,高峰期拥堵严重,影响渔获新鲜度。
* 镇上的小诊所条件有限,遇到紧急情况(如渔民海上受伤),信息传递和初步救援指导效率低下。
顾寒渊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上科技!**
他立刻动用了自己最后一点“非总裁身份”的私藏(一个加密的卫星电话),联系了他一个在硅谷搞无人机和物联网的死党。他没有要求资金或资源(那违反规则),而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理解力和商业嗅觉,说服死党以“技术入股+未来滨海小镇智慧化试点”的模式,紧急空运了几套设备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