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那句“养活我”的考验,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小镇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两位曾经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男人,被彻底剥去了华服,赤手空拳地投入了这座滨海小镇的烟火江湖。
**陈砚舟:精准切入,整合为王**
陈砚舟牢记林晚“找到急需、低于成本、建立网络”的核心教诲。他没有盲目出击,而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像最勤勉的市场调研员一样,穿梭在码头、早市、夜市摊位和几家规模稍大的餐馆之间。他放下身段,用温和的态度和一杯杯自掏腰包请的凉茶,与渔民、摊主、餐馆老板攀谈,倾听他们的抱怨和需求。
痛点迅速浮现:
* **渔民老张:** “唉,早上捕到好货,急着赶早市卖高价,可码头到市场那截路,找车麻烦,运费还贵!有时候耽误了,鱼虾不新鲜,只能贱卖。”
* **阿海大排档老板:** “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抢最新鲜的货,累死个人!有时候去晚了,好货都被大酒店的人包圆了。还有啊,那些小章鱼、小杂鱼,处理起来费工夫,卖不上价,收得也少。”
* **夜市炒粉王阿姨:** “油盐酱醋、一次性碗筷,天天要补货,东市买油,西市买醋,跑断腿!价格还一天一个样!”
陈砚舟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急需”!他迅速构思方案:
1. **解决“运”的痛点:** 他找到镇上唯一一家有辆破旧小货车的运输队(其实就是父子俩),提出合作:他负责每天清晨在码头统一收集渔民需要快速运往市场的渔获(特别是那些易贬值的高价货),按品类、目的地集中,由运输队按最优路线统一配送,费用由收货方(市场摊主或餐馆)分摊。他承诺给运输队稳定业务,并预付了一笔定金作为诚意。
2. **解决“收”的痛点:** 他找到几家需要稳定小海鲜货源(如小章鱼、小杂鱼)的餐馆(包括阿海大排档),承诺每天按固定价格、固定数量收购渔民手里这些“鸡肋”但需求量不小的货品。对渔民来说,省去了零售的麻烦和风险,有了稳定收入;对餐馆来说,保证了货源稳定和成本可控。
3. **解决“采”的痛点:** 他与几家用量大的夜市摊主(炒粉王阿姨、烧烤李哥等)达成初步意向,由他出面,去市里的大型批发市场统一采购油盐酱醋、一次性餐具等消耗品。利用集中采购的量,压低批发价,再以略高于批发价但远低于零售价的价格供给摊主,省去他们奔波砍价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