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笑着把孩子们揽到膝前。
珍珠璎珞蹭得她们咯咯直笑,有个小姑娘好奇地捏了捏太后的凤凰步摇,被陈阿娇轻轻拍了下手。
"好!"她从袖中摸出五枚刻着"卫"字的铜剑穗,分给孩子,"戴着,将来都做斩胡的女将军!"
郑当时突然上前一步,笏板敲得青砖发颤,惊飞了梁上筑巢的燕子。
"陛下!"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武院院长当用韩信、卫青般的宿将,若用女子...恐三军不服,酿成哗变!"
他展开的《孙子兵法》注本上,"夫将者,国之辅也"被朱砂重重勾出,旁边有公孙弘的亲笔批语:"辅者,男也,非女流之辈可充。"
"郑大夫可知,"
刘妧将绣甲营的战功簿推到他面前,朱笔圈着女将们的斩敌记录,"这些女子在霸上之战中,比某些宿将多斩了三员敌将?"
她想起前世在史料夹缝里看到的零星记载,那些被史官用"妇人"二字一笔带过的战功,如今终于能堂堂正正地写在红榜之上。
卫子夫则捧来一卷《后勤簿》,册里记着女户们用织锦技术改良的军粮运输法。
"长安女户发明的'气密锦袋',"她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详细的缝制图解,"用染坊的苏木水浸过锦缎,再用蜂蜡封口,军粮霉变率降了七成。"
簿子末页贴着渔阳李氏女儿的炭笔画:一个妇人正用织锦袋分装军粮,旁边歪扭地写着:"我娘说,会做饭的女子,也能管千军的粮仓。"
申时的更鼓敲过,咚咚的鼓声震得殿角的铜铃轻响。
刘妧望着案头新送来的《院长铨选册》,册末陈阿娇与卫青的履历旁,分别画着凤凰与苍鹰的图腾。
她想起今早收到的班昭密信,说老儒们正密谋在文院开院时抬出孔子牌位施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的玉镇纸——前世她在西安碑林见过相似的纹饰,那时只是块普通的汉代玉器,此刻却成了女子掌权的象征。
"传旨,"
刘妧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惊起阶前的鸽子,扑棱棱的翅膀声像在鼓掌,"着太后陈氏阿娇领文院事,卫子夫协理学院后勤;着大将军卫青领武院事,霍去病副之。"
"早就备下了!"
陈阿娇立刻接话,从袖中摸出一卷锦书,锦面上用金线绣着课程表。
"文院首课就讲《女诫新编》,"她指着锦书上的图案,"班昭已把教案绣成了屏风,用织锦的经纬来喻君臣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