墀下,象牙笏板举得山高,却有几片写着《礼记》的竹简从袖中滑落,散在青砖上。
"陛下设文武学院乃万世基业,"张欧的声音在空殿发颤,像被风吹动的枯叶,"然《礼记·内则》云'女子十年不出',若许其与男子同席求学,成何体统!此非乱了祖宗法度吗?"
他身后老博士展开残简,竹简边缘焦黑处"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八字依稀可辨,显然是从被焚烧的典籍中抢救出来的。
"张大夫可知?"
刘妧将河间郡投名状推到殿中,几张弩箭图纸滚到张欧靴边,"这些女户递的不是绣帕,是改良连弩图!南阳王阿莲用盐井力学算准弩箭射程,比寻常兵器远两丈。"
她指尖轻点图纸上的齿轮结构,"这齿轮用的是织锦机的传动原理,女匠人们在西市染坊试过百次才成。"
卫子夫适时展开另一幅绢帛,上面临摹着女户用织锦机杼设计的弩机扳机,"看这扳机,用的是织锦梭的回弹力原理,太学女学徒算过,拉力比男式扳机轻三成,更适合女子使用。"
陈阿娇突然从袖中抖出一卷锦书,彩线织着绣甲营女兵战场十二景:
第一景是妇人用织锦裹伤,丝线穿过箭伤处的针脚都清晰可见;
第五景是姑娘持梭镖御敌,梭镖头竟是用织锦坊的废梭改制的。
"昨儿我让绣娘把这锦书挂朝堂了,"
陈阿娇话音刚落,殿外传来侍卫通报,声音里带着惊讶:"启禀陛下!西市女户抬了架'文武同习'屏风,说要献给陛下!"
屏风被八名女户工匠抬入,用金线织着太学讲堂与演武场。
讲堂里女学徒与男弟子并列而坐,演武场上扎丫髻的姑娘正拉弓射箭,角落还织着张婆孙女蹲在地上画箭靶的模样,旁边绣着小字:"西市张记绣绷坊小莲"。
班昭捧着《女学经义》疾步而入,竹简便签沾着校正朱砂,指尖还染着朱红色。
"启禀陛下、太后,"她象牙笏板轻点青砖,竹简夹缝掉出片算筹,"太学女学徒用'比兴'之法解《孙子兵法》,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喻为织锦中的'通经断纬'。"
她展开的竹简上,兵法注释旁画着八卦锦纹,注着"此纹可对应方阵变化",图角还画着个纺车,旁边写着"以纺车轮转喻骑兵包抄"。
"最妙的是,她们用织锦的'错锦'技法来解'奇正相生',说正兵如经纱,奇兵如纬纱,缺一不可。"
未时阳光透过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