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窗棂,在陈阿娇织锦披帛上投下光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妧望见太后鬓边赤金簪轻晃——簪尾新缀的"智慧珠",是班昭用算筹熔的,每道刻痕都对应《九章算术》的一个公式,在光线下能映出细小的数字。
殿外传来孩童笑语,由远及近。
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五个抱书的小姑娘奔入,最小的姑娘跑掉了一只鞋,露出绣着小弓箭的布袜。
孩子们怀里是刻着《武经总要》摘要的竹简,竹青用朱笔写着"女子学武,保家卫国",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孩童亲笔。
"陛下!太后!"
小姑娘们将竹简举过头顶,最大的姑娘袖口还沾着墨汁,"这是西市'文武蒙学'的孩子们刻的,说要像霍将军那样打匈奴!"
陈阿娇笑着把孩子们揽到膝前,珍珠璎珞蹭得她们咯咯笑,有个小姑娘好奇地捏了捏太后的凤凰步摇。
"好!哀家回头让尚方署给你们铸'小学士'印!"
她摸出五枚刻"文武"字样的铜镇纸,分给孩子,"拿着压书,将来都要做文武双全的大女子!"
张欧突然上前,象牙笏板敲得青砖发颤,惊飞了梁上筑巢的燕子。
"陛下!太后!昔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曰'女子不可与士齿',此乃千年古训,岂容轻易更改!"
他展开的《论语》注本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被朱砂圈得通红,旁边还有他的批注:"此圣人之训,万世不易"。
"张大夫可知?"
刘妧将一本厚厚的《女户军功簿》推到他面前,朱笔圈着绣甲营斩敌数目,"这些女子在函谷关杀的匈奴兵,比你府上养的门客还要多三成。"
她翻开某页,指着上面的血指印,"这是渔阳李氏的指印,她一人斩杀三名敌兵,用的是浆洗铺的木杵。"
卫子夫捧来《边境贸易册》,册里记着女户商人用织锦换回的匈奴兵器图谱,"雁门郡有位姓王的妇人,凭算学知识算出胡商的马价虚高两成,为大汉省下千匹丝绸。"
册末贴着张草纸,是渔阳李氏女儿画的"女商算价图":一个梳髻的妇人站在柜台后,算盘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珠子,旁边写着歪扭的字:"算清胡商账,省下买箭钱"。
申时更鼓敲过,咚咚的鼓声震得殿角铜铃轻响。
刘妧望着《学院规制》,末页贴着太学女学徒的联名信,密密麻麻的指印按成一片红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