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露出的胡旋舞纹样拂过灯绳,衣料摩擦发出"沙沙"声:"我朝公主三岁能辨星象,曾在甘泉宫观星时,见天权星坠于御案,化为玉衡。"话音未落,刘妧扣动袖中机关,一枚裹着磷粉的火箭破空而出,尾部九条光带渐次亮起——这是她用蜀地火漆改良的"九星连珠"装置,硫磺与硝石混合的比例,是试过十七次才定下的,燃烧时散发出淡淡的松木香气。
"看!斗柄转了!"龟兹使者的金冠在火光下乱颤,冠上的红宝石映着火焰,像极了跳动的火星。众人只见北斗七星的斗柄缓缓从"指北"转向"西北",恰如一把出鞘的剑。更奇异的是,流星坠落处腾起绿烟,在雪幕上显影出"汉威远被"四字——这是用骊山温泉的硫磺混合敦煌萤石粉制成的显影术,前日在太液池试演时,连金吾卫的老马都惊得人立起来,蹄子踏碎了池面的薄冰。
卯时初刻的露台上,月氏王双手奉上的青铜酒樽还带着体温,大宛葡萄酒的香气混着雪水,竟有几分苜蓿的清苦。"愿以三十匹汗血马,换公主手中的星象罗盘。"刘妧笑着推开酒樽,取出十二面刻着星象的节气令牌,令牌边缘刻着细密的齿纹,是用定襄郡的百炼钢打造的,"换这个吧。但有个约定——凡持令牌者过流沙,诸国需开城三日,供商队取水。"张骞在旁轻咳,指腹摩挲着令牌边缘的"司南"刻纹,深知这十二面令牌,日后会成为汉使行走西域的"天命符",每一面都沉甸甸地压在掌心。
巳时三刻的宣室殿,刘彻手中的透光镜正将阳光投在《历法改良颂》竹简上,"历正农兴"的铭文随着镜面转动明灭,光斑在竹简上跳跃,照亮了"臣公孙景顿首"的落款。案头摆着太学呈上的联名奏疏,三百儒生的私印盖得密密麻麻,其中公孙景的印鉴特别工整,倒像是用尺子比着盖的,印泥里还混着些许朱砂。"听说你要在居延海种苜蓿?"皇帝指尖敲了敲案上的屯田计划书,竹简边缘画着风车汲水的草图,"那里可是匈奴右贤王的冬牧场。"
"陛下可知,居延海的沙土里掺着碎云母?"刘妧展开羊皮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矿物粉末标注着土壤肥瘦,紫色粉末代表铁矿,白色是云母,"臣让边郡工匠改良了汲水器,用风力带动齿轮,可比人力快三倍。"她指着图纸上的齿轮结构,每一个咬合处都标着具体尺寸,"这是按浑天仪的齿轮比例做的,能在风沙里连续运转十日。"刘彻盯着图纸,忽然想起昨夜承露井中倒映的星象,竟与这齿轮排列分毫不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带五百羽林卫去。另外..."皇帝从袖中取出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